《VO》導讀:

人生中總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煩惱,經常與伴侶爭吵、職場上與主管相處不融洽、害怕死亡……,人類的煩惱,其實古今皆同,我們不妨透過哲學家的思考,以他們的智慧,解決我們的不安、迷惘,與苦惱。

(責任編輯:張筑雅)

文/慶應義塾大學講座講師 小林昌平

對未來的溫飽感到不安?亞里斯多德有答案。

現在的工作,一直持續下去真的好嗎?

進公司之後從未換過工作,轉眼間就到了這個歲數。這幾年薪資不見增長,也不知道在這間公司還可以做多久。我是不是必須多想想未來?如果為將來做打算,現在是不是應該要做點什麼比較好呢?

相信很多人每天都懷抱著這樣的不安工作吧?!

可能也有人對未來感到不安,因此決定從現在起,必須按照計畫行事。老年需要多少生活費,所以在退休之前必須存多少錢;在五十歲之前需要○○萬元、四十歲之前必須存到○○萬元。像這樣規畫,似乎相當踏實、精明。

但規畫未來,逐一制定計畫、細節,真的就能夠化解不安嗎?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公司的業績可能會在某天暴跌;說不定會因為某個意外失誤,而不幸遭到開除;也可能職場環境惡化,自己受不了而不得不離職;或是突然生大病,導致多年無收入也不一定。突如其來的意外,可能會讓規畫好的計畫化為烏有。為了化解未來的不安而規畫的周密計畫,也無法保證絕對完美無缺。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消弭未來是否能溫飽的不安呢?

亞里斯多德這樣說道:「暫時忘掉未來的目的和計畫,讓自己一頭栽進當下想做的事情、應該要做的事情。

亞里斯多德將「以未來目的為最優先」的行為,稱為「行動」;另一方面,將「把未來置之度外,讓注意力集中於當下瞬間」的行為,稱為「活動(實現性)」。

他說道:「幸福無非是『活動』,其本身就是目的。

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亞里斯多德所指的行動,換個方式來說,就是目的是「外在」於現在自己的行為。舉例來說,犧牲當下的快樂,為未來做準備的行為,應該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有計畫性的行動,才能消弭對未來的不安;相反的,「活動」是追逐稍縱即逝的快樂,活在每一個當下的瞬間,反而會對未來感到不安,對吧?然而,實際上卻正好相反。

亞里斯多德所謂的活動的行為,指的是對現在的自己而言,幸福且充實的狀態,本身就是成果。例如,準備重要的簡報時,雖然一開始有點慌張,但是在全心全意投入的過程當中,變得越來越有趣,在盡力完成資料、結束報告之後,獲得了大家的肯定。

又或者是,跟喜歡的異性約會,一心想讓對方開心,而自己也相當享受約會的時光,不知不覺中氣氛變得融洽。各位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這正是活動有趣的地方。以達成目的為優先的思考方式所追求的「好結果」,其實只不過是忽略目的、專注於過程的活動引導出的經驗罷了。

一開始以獲得好結果為目的,從目標反推出現在應該要做的事,像這種行動,乍看之下好像很聰明,但其實並未專注於當下,因此結果比投入當下要來得差的情況不時可見。

日本網球好手錦織圭,在二○一四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落敗時所做的評論便為一例:「在準決賽之前,我很享受網球比賽的過程,但是在決賽時,一想到一定要贏,就亂了手腳。」

不管結果如何,心無旁騖地享受過程的一切。唯有不隨便、盡全力享受過程的人,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表現,自然而然獲得好結果。所謂的好結果,是全心投入過程所產生的副產品。

雖說如此,應該沒有人是不計算得失、絲毫不考慮後果的期待好結果是人的天性,「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成功」,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想法放在心中;但另一方面,也必須暫時忘掉這樣的企圖,讓自己盡情地享受當下。

重視目的的「行動」,以及重視過程的「活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最實際的做法。

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自然會全心全意投入其中,這世界不會對每天活得腳踏實地的人棄之不管。那樣的人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總有一天會出現欣賞他們,並提供下一個機會的人。

上述的情況當然無法保證一定會發生,但是正如當下的自己就是目的本身,這種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才能巧遇偶然。在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的情況下也能活在當下的人,才是做了最正確的「賭注」。

長遠來看,每天都熱衷、沉浸於當下的人,乍看之下毫無計畫,但是某天一定會遇到懂得欣賞他們光輝的人。只要讓自己每天活在當下,擔心未來能否溫飽的煩惱,自然就會消失。

全力以赴,下一個機會就在前方。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 年∼322 年)
古希臘代表性的哲學家。相對於老師柏拉圖的理想主義,他透過對事物的具體觀察,推展出現實主義的哲學。亞里斯多德研究廣博精深,有「萬學之祖」之稱。亞里斯多德在伊本.西那等伊斯蘭圈的研究逆向輸回中世紀歐洲、笛卡兒登場之前,被譽為「知識的絕對王者」。

你的煩惱,哲學家早有答案

這裡買

你最近睡得好嗎?來這裡找尋專屬你的助眠懶人包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你的煩惱,哲學家早有答案》,由方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方智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