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在愛情裡,許多人都尋覓著命中註定的「靈魂伴侶」,尋找著那種「只需看一眼,就能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的心靈契合。戀愛管理專家吳娟瑜認為,其實靈魂伴侶不假外求,只是你沒有發現。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國際演說家、戀愛管理專家 吳娟瑜

如果不能真誠懇切探索理解內在被遺忘的「另一半」,所謂心靈契合的「靈魂伴侶」終將淪為裹著糖衣的美麗陷阱。

剛剛結束以「戀愛管理」為主題的演講,承辦的社團負責人送我下樓之際問到,「如何尋找靈魂伴侶?」頓了下腳步,心想,這位長髮披肩面龐娟秀,眉眼間卻泛著淡淡哀愁的大學女生「愛情觸礁」了嗎?

「怎麼著?剛失戀嗎?」我憑著經驗與直覺拋出關切。

女孩怔了半晌,急切切地問,「老師看出什麼嗎?」

「哈──哈──,當年失戀時也想過這個問題。」希望過來人的同理心可以緩解她的焦慮不安;卸下心防後她談起和學長的戀情,「我不確定他是不是我這一生的靈魂伴侶。」

「靈魂伴侶」真的存在嗎?

面對女孩的詢問,一時間真箇無法回答「有」或「沒有」。畢竟無法證明自己身邊有靈魂伴侶,親朋好友間似乎也沒聽過誰有默契十足的靈魂伴侶;世界名著、詩詞、歌劇或電影裡描述纏綿悱惻至死不渝的感人情事倒是屢見不鮮。

女孩心心念念尋尋覓覓懂她、愛她、鼓勵她、支持她,她也能將我心換你心懂他、愛他、鼓勵他、支持他的 Mr. Right;這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心情,是許多憧憬美麗愛情少年人的執著與勇氣,但何謂「靈魂伴侶」?靈魂伴侶與親密愛人間可以畫上漂亮的等號嗎?

「靈魂伴侶(Soulmate),Soul 代表靈魂,Mate 代表伴侶。在古代的詩歌中,夫妻和戀人等關係被視為靈魂伴侶,而近年來,靈性學說中這種關係常被提及。」是維基百科對這個角色的詮釋。

廣義而言,只要對自己有重大啟發、心靈連結極深的人,恩師、好友、兒女都可以是靈魂伴侶,這個角色可能出現在生命的某個時程,甚或有關鍵性影響力,卻未見得是相互扶持攜手走過人生長河的情人或另一半。

進一步探索,以下三個元素可以更精確定義「靈魂伴侶」,

一、連結極深,彼此有強烈親近和諧感

二、身心靈契合度極佳的人

三、不受空間、時間、性別和年齡侷限

若經常周旋糾葛於語言暴力、肢體暴力、精神暴力的壓力間,肯定不是靈魂伴侶;尊重接納歧見與生命途程中不同的選擇,彼此在覺受、成長、領悟及創作上不乏默契且能分享成就,遭遇挫折難題時既能傾吐接納,還可以相互砥礪向上提升,距靈魂伴侶可謂不遠矣。

靈魂伴侶其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與女孩聊著聊著走過校區中庭,行經成蔭樹海,taxi 已在校門口等我。

「不要放棄啊!」我鼓勵她;車窗外,大學女生青春正盛的臉頰笑盈盈地和我揮手說再見,我搖下車窗提醒她,「妳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呀!」

再次怔了一下,頃刻,她聽懂了,拋出一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taxi 在我們相視一笑間慢慢駛離大學,「這女孩真聰慧,祝福她⋯⋯」

「撞見」身心靈契合的伴侶,是許多人年輕時的渴望,半百之後對「靈魂伴侶」仍抱持美好憧憬與期許者亦時有所聞;海海眾生中與誰相遇,是機緣是宿世或者難免得靠點運道?

大學女生滿是期待又透露迷惘的眼神時不時浮現,若有緣再敘,更想告訴她的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流轉在紅塵中,賣力向外追逐幾成理所當然的習性,即便遍體鱗傷還捨不得回頭,殊不知「失去」或「錯過」是重新認識自己,開啟與內在真我對話的絕佳契機,一旦心領神會靈魂伴侶不假外求,自然能以更開闊坦然的態度迎向美麗新視界。

藍天會在牆外等著你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藍天會在牆外等著你:吳娟瑜說愛與不愛,你最後都是一個人》,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