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4/22(一)是世界地球日,這個節日提醒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目前世界各國紛紛響應,台灣也不例外。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與野共生」,用「蜜蜂」當作主角,傳達「再小的生物, 都具有無可取代的生態地位。」來看看有什麼好玩的活動可以參加吧!(責任編輯:翁筠茜)

用綠色行動,讓動物重返城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本周末( 4/20-21)國立臺灣博物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農村發展基金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合作, 在臺博館南門園區推出「與野共生」地球日系列活動, 邀請民眾攜手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

為什麼要強調跟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2018年《地球生命力報告書》指出,從 1970 年到 2014 年 ,全球脊椎動物族群數量消失了 60%, 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快速擴張。今年地球日特別以「與野共生 Protect Our Species」為主題, 呼籲各界關注生物多樣性正瀕臨崩潰的事實,並以我們身邊常見的「蜜蜂」為代表物種,象徵「再小的生物, 都具有無可取代的生態地位」,一個都不能少。

臺博館連續九年推動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 本年度活動將都市綠色廊道、城市農夫、都會鳥類新移民、 獨居蜂等主題融入活動規劃,透過小農市集、NGO倡議、音樂會、 DIY 手作體驗、地球講堂及影展等系列活動,提供民眾對綠色城市的友善環境生活的行動方案。

農友在小農市集現場分享友善環境產品的故事。

活動現場邀請來自全國約 50 組友善生產農友和綠色商店現場設攤展售,還有 10 個NGO 組織以體驗活動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育理念, 民眾完成現場闖關集點連線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城市蜂情」紀念徽章或玻璃吸管

「城市蜂情」玻璃吸管。

「城市蜂情」紀念徽章。

「地球講堂」部分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組長夏榮生、 台灣蝙蝠學會秘書長周政翰、 社大養蜂計畫發起人蔡明憲及台北鳥會講師馮雙分別介紹城市生態綠網,以及與蝙蝠、鳥及獨居蜂等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和平相處的提案。

「地球電影院」播映「滅絕的最後關頭」、「獼猴王國」 等野望影展精選影片, 並透過專家映後座談分享有關地球環境的現況。還有「地球音樂會」透過音符傳達對環境的關懷。

今年地球日已獲得多家企業夥伴支持,如:長虹教育基金會、 伊頓飛瑞慕品公司、國瑞汽車、遠傳電信等多家企業共同響應參與, 臺博館呼籲大眾,守護生物多樣性從生活做起, 透過支持友善農產品、親近大自然、關心環境議題等, 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以行動、決心寫下一個永續的臺灣未來。

「與野共生」地球日系列活動

時間:4/20(六)、4/21(日)

地點:臺博館南門園區
(台北市南昌路一段 1 號,近中正紀念堂站)

臺灣地球日網站

臺博館官網

(本文訊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Vida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 VidaOrange 徵 社群編輯】

大學以上學歷,待遇 30,000~38,000 元。

1. 文字能力佳、喜愛閱讀,喜歡電影、旅行、逛街、流行文化等大眾生活型態。
2. 對時事話題敏銳度高、掌握社群需求喜好。
3. 對學習網路社群媒體操作、跨螢議題策展製作有興趣和熱情。
4. 有經營粉絲團、blogger 尤佳。
5. 具數據分析、優化流程能力佳。
6. 有責任感、喜歡挑戰。

應徵方式:

1.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email protected]
2.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社群編輯:您的大名

【VidaOrange 徵 助理編輯】

無工作經歷可,大學以上學歷,待遇 28,000~33,000 元。

1. 文字能力佳、喜愛閱讀,喜歡電影、旅行、逛街、流行文化等大眾生活型態。
2. 對學習網路社群媒體操作有興趣和熱情。
3. 對數據整理分析有興趣、耐心與細心。
4. 有責任感、喜歡挑戰。

應徵方式:

1.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email protected]
2.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VidaOrange 助理編輯: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