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戀愛的初期總是那麼美好,為什麼這樣的感覺不能夠持續呢?心理師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伴侶能讓我們常保快樂,認知到這點,才有助於發展穩定的關係。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心理醫師 Victoria Bindrum
我們之所以將快樂和愛情劃上等號,原因在於戀愛的感覺就是那樣美妙。剛發展的戀情和我們對快樂的想像的確很接近。但是那種輕飄飄的感覺並非因為伴侶讓我們看到快樂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一時的荷爾蒙值。
我們的身體這時被多巴胺淹沒,它會讓我們情緒高昂,就和吸毒一樣亢奮,血清素值同時降低,完全就像強迫症患者,戀愛的人終究「被迫」想著最愛的人。此外,荷爾蒙腎上腺素和可體松也產生影響;我們處在正面壓力下,變得主動,願意做任何事,戀愛就像是種了不起的非常狀態。該死的是,我們的伴侶為何不能永遠引發這種快樂的感覺?
我可以告訴你:謝天謝地!否則我們的身體很快就會不堪負荷,正面壓力也是壓力。根據研究,持續的活躍狀態會導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躁動、心臟血管循環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失眠、食慾降低,甚至造成不舉。因此,請你為戀愛感覺不長久感到開心吧,否則你的身體可能很快就無法表達愛意。我們的生理平衡需要休息,需要日常生活和習慣,好進行更新代謝。
問題在於:我們知道愛情最初帶來的感覺有多美好,經常將之與當前的伴侶感覺做比較。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經常聽到「我們之間一開始不是這樣」?但是正如你的伴侶對你最初的荷爾蒙嘉年華無能為力,當關係陷入低潮,一切不那麼美好的時候,他也一樣束手無策。但是我們不願意就這麼算了,至少直到我們不再相信快樂存在之前,我們都以為只是尚未找到正確的伴侶。
以社會學來說,我們今日的伴侶模式變成長期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個人保持一定時間的關係,(理論上)不欺騙對方,這種關係形式反映我們想常保快樂的努力:一旦我們戀愛的感覺消退,就浮現無解的衝突,或是要經過相當折磨神經的爭執才能解決,簡言之,讓相處變得困難,我們換下一個伴侶,期望這次的正面感受會長存。
伴侶,甚至是曾在結婚聖壇前彼此承諾,不論苦樂依舊相愛互敬的伴侶,很快(平均在五年後)就坐在離婚文件前面,而且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沒有人能預料不好的時期竟然感覺如此惡劣。我們能離婚當然是一大進步,不必因為經濟或宗教因素被迫維持婚姻,可惜我們無法出於自願決定維持婚姻。
吊詭的是,沒有任何伴侶能讓我們常保快樂,任何共同生活都會面臨「不好的時期」,這樣的認知反而幫助我們發展穩定關係。如果我們不再要求伴侶確確實實讓我們快樂,我們就能解除對方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思考一下:你覺得伴侶應該做什麼好讓你快樂?請至少確定有助於你快樂的三件事。如果你剛好沒有伴侶,請你想想潛在的新伴侶如何能讓你快樂。請你把答案寫下來,或是放在腦子裡片刻。
想好了嗎?
也許你的清單上寫著,你的伴侶應該:經常說他愛你,切斷和前情人的聯繫,給你更多自由空間,少工作,多賺點錢,多點親密行為,為你多付出些時間,更能傾聽你的心聲,三不五時帶束花來,寬容,煮一頓晚餐,和你去旅行,把你介紹給雙親認識,讓你驚喜,主動自發,讚美你,認可你的成就,主動一點,被動一點,去找治療師,多做一些家務。
但是要弄清楚,即使你的伴侶達到所有這些要求,也不必然就會引發你快樂的感覺。雖然你這樣想,但是你不知道,如果你的男或女朋友真的帶你去和雙親一同用餐,或是晚上更主動帶你出去玩,你事實上會有什麼感覺。現在請想像你的伴侶正試著讓你一切滿意,卻不可避免的悽慘失敗。你能想像這會對你倆的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
想互相利用當作幸運符的伴侶關係讓人疲累而且磨耗。相反地,如果你不以自己的快樂為目標去經營一段關係,你(以及你的伴侶)就再也不會因為高期望而感情破裂。你們的關係會比較靈活,能配合你兩人的生活,適應高、低潮。讓愛情生活容易些,我們的關係才能展現原來面貌,不會再被拿來和快樂面具比較(你還記得那只是種想像,不符合現實裡任何人的面貌)。承認我們沒有其他人依舊完整,愛會豐富我們的生命,不再只是達到快樂的手段。
離開還是留下?雙手一拍,留下!
沒有人能強迫你建立長期伴侶關係,甚至結婚,你可以意識到,沒有任何高潮情緒能持久,一再重新戀愛,享受戀愛,或是再次維持單身。我向你保證,你不會因此錯過極樂。
你或許會問:如果伴侶關係就是條通往快樂的歧路,那又何必和人建立親密關係?確實,你不會在一段關係當中找到快樂,但是除了最初高昂的情緒之外,長期伴侶關係還有其他愜意的面向:信賴感、親近感、受到呵護、彼此相屬的感覺、安全感、獲得支柱、忠實以及愛,都是其中幾個面向。
寫到這裡,我要再向你坦白一件事。我對丈夫說起這章的主題時,他相當驚訝也有點生氣。「我認為他並不能使我快樂」完全不符合他的情況,他有點訝異我究竟為何和他結婚。然而前面列出的價值說明,和別人一起生活,能體驗非常美妙的感受,以及豐富生命,這些比起模糊的快樂想像真實得多,也更持久。
請你給觀察伴侶關係的新「無樂」方式一個機會,然後看看這段關係因此會有何變化。或許你能發現更多關係品質,或是加以發展;當你的愛承受試煉,這些品質就可以掌握,並作為生命的支柱。
《不快樂,也沒關係:
一位心理醫師的真心告白,為什麼停止追求快樂,對我們反而比較好?》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不快樂,也沒關係:一位心理醫師的真心告白,為什麼停止追求快樂,對我們反而比較好?》,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