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
《VO》導讀:
這幾天傳出在高雄市一所幼兒園發生教幼兒英文的男大生猥褻多名女童的案件,令人氣憤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與孩子溝通性教育,讓孩子更懂得建立身體權意識、判斷什麼是侵犯和自我保護。
(責任編輯:戴相文)
文/王嘉琪(性諮商師)
社會事件頻傳,愈來愈多父母重視、也想教導孩子性教育,卻經常有「不知道幾歲開始教比較好」、「不知道該怎麼教才對」的疑惑。如今這套小劉醫師的翻翻書,讓想跟孩子談性的大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項,一本屬於本土的性教育繪本!
作者小劉醫師,本身也是一位家有幼兒的媽媽,設計了一套三本的性教育翻翻書,透過圖畫搭配性知識說明,幫助一些需要或想要跟孩子談性的家長,可藉此回應孩子的性好奇。其中,這套書說明了「精子與卵」的結合過程,也清楚描繪「性行為」究竟是什麼,這部分正是目前坊間的性教育相關繪本裡,絕大多數都模糊帶過、語焉未詳的環節。
這套書最早在手工製作獨立出版時,有一群家長覺得內容實在太棒了,終於有一本可以協助自己跟孩子談性的媒介,一度甚至賣到缺貨。但是,也有另一群家長有不同感受;如一位媽媽就曾留言給小劉醫師,表達自己困惑:
小劉醫師您好:我想要買翻翻書,但我不知如何用平常心跟孩子講述內容,所以一直遲遲未下手。雖然孩子都生了兩個,但就如同一般人一樣,過往都是自己用各種方式摸索而來,自認在這方面是個不及格的學生,但希望下一代可以不必重蹈覆轍。我必須承認,我在您的社群上看到圖片,但真的因為不知道如何講述而卻步,所以向您求救!謝謝您!
這位媽媽的焦慮,其實也是很多家長的焦慮。我非常欣賞這位媽媽,因為她示範了性教育裡很重要的:自我覺察與表達、尊重自己的感受,以及向外求助的能力。
█「自我覺察」與「表達感受」的能力:媽媽表達「不知如何用平常心,跟孩子講述翻翻書裡面的內容」,這表示已了解到自己對使用翻翻書的焦慮與不安,但又很希望孩子學習性教育的方式,不要再跟自己小時候一樣,只能自己一路摸索。
█「尊重自己感受」的能力:對於自己無法講述翻翻書,並不會因為很多家長推薦,或肯定小劉醫師能正確使用生殖器官名稱來教孩子,就勉強自己使用翻翻書、或強迫自己一定也用相同的方式教孩子。
█「求助」的能力:這位媽媽透過上網留言、詢問作者,幫助自己安頓焦慮,也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試圖學習如何跟孩子好好談性。
│感受無對錯,安頓情緒是第一步│
確實,有不少家長對於使用翻翻書跟孩子談性感到不安,這是因為書中有兩張視覺衝擊性較高的圖片:其中一張是描述父母「要這樣,精子跟卵才能靠近」的性行為,以及下一張「精子從睪丸出發,一路探險」的畫面,讓很多父母感覺害羞、焦慮;但也有很多父母覺得這樣很好、很正常,本來就應該「講清楚」。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位閱讀者的「感受」都是對的,沒有任何人的感覺有對錯;常出錯的,往往是「處理感受的方式」,而不是「感受本身」。例如:孩子出現「生氣」的情緒並沒有錯,常出問題的是處理生氣的方法,是選擇打人、還是找媽媽秀秀?
所以,家長透過閱讀這套性教育書籍,正好也能藉機理解、讀懂自己閱讀時的感受:是自在、開心、興奮?還是不自在、害羞?甚至是不安、生氣?
若是正向自在的,翻翻書可能就適合此刻的你;若是感受到有不自在、害羞、羞愧的情緒,可以調勻呼吸、閉眼靜心,然後嘗試跟自己對話,了解這些情緒的來源,先練習「安頓自己的情緒」,這是另一個教導性教育時很重要的功課。
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咿咿呀呀、還不會開口說話的階段,就很自然想要陪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構造,如:「這是你的眼睛……這是鼻子、嘴巴、小手手」等,但此時卻也往往會非常自然的略過性器官,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在父母的成長經驗中,上一代也不曾好好跟自己談過性。
其實,好好認識自己身體,這已經是開啟教導性教育的第一步;但潛藏其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如何在輕鬆自在愉悅的互動中,建立起親子間的正向情感連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這正是性教育最重要的本質——依附的愛。
打從幼兒階段,就是性教育的啟蒙期;父母跟孩子「如何談性」的態度,會決定「性」在孩子心中的想法。若過去沒有人與家長好好談過「性」這個主題,當下覺得跟孩子談性會感到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談,是很需要學習與準備的。
唯有當準備好跟孩子談論性,我們才容易以自在的態度,用說、玩或共讀的方式,與孩子一起談論學習,也才不會受限於過往傳統的隱諱文化,把對「性」的焦慮或羞愧感,在不自覺中傳遞給孩子。
│心安頓之後,如何開啟下一步?│
如同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每位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都不同,每位孩子的適應力也大相逕庭,可能受到本身氣質、過去與陌生人互動狀況、是否曾透過繪本認識幼兒園,或是先前跟父母的分開經驗與感受等影響。教導與談論性知識與性議題的歷程,也與此類似。
跟孩子談性,準備適當的輔助媒材非常重要。對幼兒來說,繪本是非常適合的素材,挑選的重點,除內容一定是符合大人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性知識外,使用起來能否自在,更是重點。
以這套翻翻書作品來說,小劉醫師在《親子天下》網路專欄的「翻翻書使用十大原則」文中便建議:「可以先看自製影片,輕鬆鎮定講過即可」;而大家最在意的性交畫面,小劉醫師透過「翻轉」的巧思,試圖降低家長跟孩子談論性的尷尬與難度。
事實上,當家長本身已準備好跟孩子談性時,繪本就只是輔助角色。當孩子問:「我從哪裡來」,小劉醫師的翻翻書是其中一個選擇;但倘若無法一開始使用這套翻翻書跟孩子談性,不妨也可試試挑選使用起來能更自在的其他繪本。
例如維京出版社的繪本《小威向前衝》,裡面沒有提到任何性器官名稱與字眼,在孩子對性產生好奇的萌芽期,幫助家長營造親子間「可以自在談性」的氛圍。
除了繪本,家長還可以透過演講、課程等方式,幫助自己建構「如何談性」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若已具備了知識,卻仍感到不安,也可參加類似「家長如何與孩子自在談性」的工作坊,透過與講師較深入的對話與交流,協助覺察、整理自身的性價值觀,做為跟孩子談性的準備。
若透過書籍、演講、工作坊方式,自認已準備好跟孩子談性的讀者,當在實際應用時仍有卡住、不知如何應對的狀況時,也可透過求助「親職性諮商」來尋求解決之道。
比方說,當家長面臨以下情形,包括:(1)當性知識在生活中無法有效執行;(2)具備了性知識,卻無法停止自身焦慮;(3)當孩子求助,無法協助孩子面對;或是(4)當家庭、家族、學校、社區等所處環境所給的壓力,超過家長可以負荷以支撐孩子時,都是重新安頓自己的徵兆。此時,透過專業的親職性諮商師,幫助自己找到合適交談性議題的方法,也是化解僵局的管道。
性教育,絕不只是「生理器官教育」,更重要的是深層的「情感教育」、「關係教育」,讓親子關係可以一直保持良好暢通的溝通管道。期待透過這樣的討論過程,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無論是困惑、受傷時都會願意向父母求助,家長也能及時回應,陪伴孩子面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
(本文作者現職芸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經理與性諮商心理師,台灣性諮商學會秘書長)
幫助你和孩子自在談性
進入「天下網路書店的 VO 專屬店中店 」
輸入通關密語「VOVIP」
就能享有專屬於 VO 讀者的 75 折 購書優惠
延伸閱讀:
【過年全家在家要幹嘛?】就是要和孩子一起開心玩「桌遊」!新的一年長一歲也長智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由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