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對○○○不好意思」、「這樣很不好意思,還是別做好了。」

日常生活中感到不好意思發生的頻率,或許比你想的還更高。心理師要教你察覺是什麼讓你活得很疲憊,也就是要去發覺引導你如何思考事情的內心「基模」。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臨床心理師、社會學博士 伊藤繪美

若葉馬上熟讀了我介紹給她的書,加深對自我基模的覺察。每天自我監控,回憶跟基模有關的過去經驗,也加深對模式的思考,在每一次的課程中她都會跟我分享實行狀況。我徹底扮演了傾聽的角色。以下彙整了若葉所說的內容。

什麼時候會覺得「不好意思」呢?

若葉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出現,「對○○○不好意思」「這樣很不好意思,不做」⋯⋯「不行,這樣很不好意思,不可以做」的想法,頻率之高讓我非常驚訝。例如有:

■ 走在路上,當對面有人走過來,和人擦身而過的時候,會出現撞到別人很不好意思的想法,就會閃到一邊讓路給人。一定會讓。

■ 在百貨公司地下樓層試吃,即便其實沒有很想買,但卻會因為覺得不買很不好意思,最後購買了試吃的食品。

■ 在職場上,一旦發現墨水快用完的原子筆,就會覺得讓別人用到沒水的筆很不好意思,自己就一直使用那枝筆,直到墨水用完。

■ 去上廁所時,如果發現廁所衛生紙只剩一點點快用完的時候,就會覺得對下一位用廁人不好意思,硬是把衛生紙全部用完,然後換上新的衛生紙。

■ 因為不好意思拜託我診所的櫃檯員工,所以都是自費到便利商店複印督導課程要用的資料。

■ 咖啡廳送錯餐點時,覺得不好意思請他們重做,就默默把送錯的餐點吃掉。

■ 職場上即便有負責行政事務的員工,她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拜託別人做行政事務,所以經常自己處理。對拜託別人感到很不好意思,所以做不到。

■ 就連請特休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總是無法提出申請。

新生活方式的摸索與改革:嘗試做「不好意思」的事情

若葉在理解活得很辛苦的真面目為何之後,便把從書中學到的基模療法的各種技法,積極的應用到生活中,使生活逐漸發生變化。基模療法由若葉自行接連實行,因此我依然是扮演傾聽的角色。

若葉理解到不好意思的真面目綜合了受牽連基模、自我犧牲基模、情緒抑制基模的東西,察覺它們會不時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讓感覺變得有點怪怪的。所以,她決定從做得到的地方嘗試改變行為。

舉例來說,在路上和別人錯身而過時,自己不讓道;即使試吃了也不買商品等事情。一點一點嘗試過去覺得對別人不好意思、做不到的事情。

然後親身體驗到,做了之後也沒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也就是說,自己不讓道,別人會讓道;不買試吃的商品,也不會有人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

最讓她吃驚的就是「臨時取消」。臨時取消是若葉最不擅長的行為。「如果做了那種事情,可能會對別人太不好意思而愧疚到死」,對她而言是如此不好意思的事情。但是她和朋友聚餐的前一天卻經常發燒。過去都是採取隱瞞發燒,照常出席聚餐「臨時取消很不好,做不到」「要是被人知道我發燒,會讓別人擔心,這樣不好意思」。

但這次,她問自己其實想怎麼做之後,聽到內心的聲音:「我想取消約會,在家睡覺。」所以她便順從那個聲音,鼓起勇氣。她在傳訊息時,手不斷發抖,對她而言是需要勇氣的行為。傳了「對不起,我現在發高燒,明天無法參加聚餐了。大家玩得愉快喔」的訊息。結果也沒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大家有點擔心而已,這件事情便結束了。

像這樣,當基模活化時,就問自己「其實想怎麼做?」選擇為自己而非為別人的行為。藉由有意識的實踐,若葉的基模漸漸發生變化。然後,若葉做了決定,我要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而活

「我要為自己而活」這句話正是若葉的快樂基模。依據自己其實想怎麼做,選擇行為,而非從因為對別人不好意思的角度,這對若葉而言是非常新鮮的體驗。

但那同時也給若葉帶來「我過去到底有多麼為別人而活啊!」的痛苦想法。因此,她轉換心情為「現在有察覺到就好」,不斷問自己:其實想怎麼做?自己期望什麼?有意識的傾聽內心的聲音,並盡量以內心的聲音為優先。

變化最大的是若葉與母親的關係。

過去若葉都是從母親的角度,例如:母親期望什麼呢?怎麼做母親才會開心呢?等想法和母親聯絡、處理老家家務、帶母親外出用餐。

母親如果開心就感覺成功,母親如果發了什麼牢騷就感覺失敗,後者讓若葉覺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但實際上若葉的母親是喜歡抱怨的人,所以她經常會覺得自己對母親做了不好的事。

但是在若葉下定決心切換到快樂基模之後,便不去理會母親的反應。當然還是會在意母親的反應,但因為能夠自我監控、意識到那是受到基模活化的影響,所以才不會被基模耍得團團轉,變得能夠這樣想:我已經做了自己想為母親做的事情了,這樣就好,即便母親沒有非常滿意,但那也不是我的責任。

其實都是內心小劇場作祟

此外,對於妹妹經常半夜打 Skype 聊天的問題,她也下定決心試著跟妹妹溝通,睡眠時間太少,對身體不好,可以稍微減少講電話的次數嗎?在說出口之前,她也是非常恐懼害怕,擔心這樣是不是會傷害到妹妹。但說出口之後,沒想到妹妹卻爽快說道:「姊,我知道了。過去一直勉強妳,對不起。」減少了講 Skype 的頻率。

然後,傳訊息拜託弟妹:「我也很忙很辛苦,希望你們可以稍微多打電話或傳訊息給媽媽,偶爾聽聽她的抱怨和不滿。」兩人馬上回覆說:「抱歉過去都把責任全丟給姊姊,今後會多打電話和傳訊息給媽媽的。」

事情順利到讓若葉非常驚訝。「什麼嘛,原來我一直在演內心小劇場呀。」她笑了出來。

《為什麼幫助別人的你,卻幫不了自己? :用正念與基模療法療癒自我》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為什麼幫助別人的你,卻幫不了自己? :用正念與基模療法療癒自我》,由方智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