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人生當中的低潮無數遍,時間久了心也會感到疲乏。你有想過大哲學家尼采會怎麼思考嗎?在《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一書中,日本作家原田MARIRU參考尼采哲學,將尼采化為現代人物,開導陷入低潮的主角亞里莎。

(責任編輯:蕭如芳)

母親經常打電話給我,「偶爾回家讓我們看看妳。」

但是,除了過年及盂蘭盆節之外,我都沒有回家。雖然回家一趟也沒什麼,但是我的腦海裡卻會浮現另一個聲音,「回家了又怎樣?」

即使回家讓他們看看我,我和家人仍無法相互瞭解。回到在家裡,好不容易才放鬆下來,不久又得面對離家回到一個人的生活。這麼一想,我就懶得特意花單程三個小時的時間回家。

摻雜著不滿,以及一再重複要自己死心的痛苦,一併埋藏在我的內心深處。

「嗯,要問我是否有痛苦的回憶,確實是有,但也不是多嚴重的事情,我現在已經能釋懷了。」

「妳的意思是,妳已經突破當時的痛苦了?」

「嗯,反正我現在差不多也習慣了。」我帶著幾分逞強這麼說。

尼采聽我這麼說,舉起右手帶著滿臉笑容說道。「放心!那些痛苦不論妳怎麼突破、怎麼跨越過去,一定會再回來。

Photo via Unsplash

痛苦終將重返

尼采說完,抬頭看著夕陽染紅的天空,高聲笑了起來。天空響起一片尼采的笑聲及烏鴉的叫聲。

⋯⋯發什麼神經!你那是什麼抖S的結論!」

「這就是永劫回歸。妳想想我剛剛說的拉霸機,考慮到機率問題,總有一天會再次發生。就算妳現在突破了那些痛苦的事,痛苦或悲傷還是會再重返。同樣的事情會不斷地重複。

「你別說這種讓人喪氣的話好不好?我好不容易才看開了些,對這些事情釋懷了⋯⋯如果照你說的,痛苦的事還會再發生,我就真的不明白什麼叫做絕對了。你這個想法不也是絕對嗎?剛才我也說了,你說的一點也不科學,根本像童話故事。」

「沒錯。我並沒有要妳相信這些話是絕對正確的。應該說,就算妳認為這些話是我虛構出來的也無所謂。」

「虛構?你竟然說得這麼乾脆⋯⋯所以,我根本不需要相信你說的話?」

「這就錯了,亞里莎。我說的是,即使遭遇到痛苦的經驗,這些事情還是會再反覆發生,妳不需要認為活著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更不需要因此而沮喪。

「不需要因此而沮喪?為什麼?」

「換句話說,如果妳知道好不容易才跨越的痛苦或困境,之後還有可能會再發生,妳會怎麼想?用嘲諷的心態來看,『反正努力也是白費工夫,無濟於事』,所以妳變得無精打采?即使努力突破了困境,又得再經歷痛苦好幾次,於是妳有了怎樣都無所謂的空虛感,這不是很正常嗎?」

「的確是,要是無論做多少次,痛苦的事情都會再三重演、感受挫折,當然會沮喪呀。」

「是的,一再地遭受到挫折,會覺得心情沮喪,或者因此而讓靈魂墮落,抱持著冷嘲熱諷的態度,任何事物看在眼裡都覺得虛無,心靈遭受腐蝕,產生『做什麼都是白費工夫』的心態。

Photo via Unsplash

尼采的《無悔哲學》:接受命運之愛

「我非常瞭解你現在說的話。即使從痛苦中振作起來,要是同樣的狀況一再重複,或是努力付諸流水、事與願違,漸漸地就會覺得做任何事都不起勁。不論社團或家人,都是同樣的狀況。」

「社團?」

「嗯。我從小就進入田徑社,因為推甄入學現在就讀的高中,但是去年秋季大賽前,我的大腿卻受傷了,得了腸脛束肌腱炎,也給大家添麻煩。為了完全復原,我已經很努力了,結果還是沒辦法像受傷之前那樣跑步。本來我還住在宿舍,但是看到社團的同伴就很尷尬,最後決定退社,搬出宿舍。」

「原來如此,那的確是很痛苦的事。」

「嗯,現在我基本上已經重新振作起來了,當時與其說對很多事都感到麻煩,不如說對很多事都抱持著無所謂的心態,的確就是一種虛無吧!」

「沒錯。態度變得過度虛無。即使是自己的人生,也會抱持著輕蔑不在乎的態度而活著。『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這樣的想法漸漸變得稀薄了,過著隨波逐流的人生。」

「被你說得這麼直白,確實是很痛苦,但是我的確就是這麼想的。」

「那麼,妳認為該怎麼做才對?」

「唔,我也不知道。我只能盡量不要去想。」

「原來如此。我認為最終還是要以『接納永劫回歸』來開拓道路。同時,我把『接納永劫回歸』稱作『命運之愛』。

「接納永劫回歸?」

「是的。就是不論發生痛苦的事或討厭的事,都不要覺得『無可奈何的我好可憐』。因為這樣會讓妳加速邁向虛無。

「那,我應該怎麼辦?」

Photo via Unsplash

痛苦的經驗,也能帶來喜悅

「不論發生多麼痛苦的事,處於多麼嚴苛的狀況,都要試著告訴自己:『這原本就是我要的。』

「你說的意思是說,就算受傷了,也要覺得那是因為我想要受傷,所以我才受傷的?」

「是的,試著去想那就是妳要的。」

「要做到這個程度不太可能吧?而且我不認為原因是在我身上。實際上,是交通意外。各種不同的環境不都會發生艱難的事嗎?除了交通事故也會有其他意外,公司裁員之類的?要把這些事都認為是自己想要的,會不會太難了⋯⋯」

「那麼,亞里莎,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而受到命運的擺布、遭受交通意外,或是被裁員,那麼妳希望一生都活在悔恨之中嗎?後悔著:『那時如果沒遇到那麼悲慘的狀況,現在該有多麼幸福呀?』」

「唔⋯⋯實際上有可能會變成這樣。如果沒有受傷,我現在應該還待在田徑社。」

「會有這樣的想法確實是一般人的反應。我想說的是,即使這樣,還是試著去思考『這原本就是我要的』。假設發生了痛苦的事,不斷地懊悔『當時如果沒發生那件事就好了』,一生都會被『悔不當初』的幻想束縛。被過去痛苦事情束縛,而無精打采地過人生,這很簡單就能做到,但是我希望妳能這麼想:痛苦的經驗,同時也能帶來喜悅,這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

「自己真正的人生⋯⋯

「是的。也就是即使痛苦,即使這些痛苦一再發生,仍然可以想著『即使重生,我還是願意做自己,願意重複一模一樣的人生』的生存方式。雖然有痛苦,但是只要痛苦中有喜悅,而妳慎重地接納其中的喜悅,這麼一來,即使發生痛苦的事,妳也能感受到喜悅,覺得自己的人生真好。以能夠引以為傲的生存方式,覺得『還想再過一次這樣的人生』,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