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我的男孩》劇照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勤奮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你是不是也曾經懷疑過這個人生問題,讀書、有好工作,人生真的會因此獲得滿足嗎?

聽聽侯文詠的一段話,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責任編輯:蕭如芳)

讀書,為的是「外在價值」嗎?

知名作家侯文詠在一段影片中,提到現在的教育制度下,很多孩子讀書為的是「外在的價值」,不是一種內在的價值。為了得到好分數、進好學校、將來要有好的事業、成就,所以才去讀書,在念書的過程,才會找不到心中的熱情。

因為他們並不是為了內在的價值去念書。

何謂內在的價值呢?

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美好的。人因為好奇、想要探索、想去學習,這些都是人的本能。基於本能,讓自己透過學習變得更好,累積自己的價值。這些才是教育、讀書所帶來的內在價值。

我們往往只注重「看得到」的東西。在我們的教育制度中,我們一直注重在看得到的東西,注重分數、文憑,在學期間,總是用考試成績與排名,定義一個孩子的好壞,普遍認為考上排行前幾名的大學,甚至出國讀書,就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總愛用這些「看得到」的東西去評估一個孩子的能力,但是進入社會後,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上生存、適應,更需要的能力是那些無法用分數衡量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抗壓性⋯⋯等等。

許多家長用孩子的成績定義自己的教育成敗,現在很多家長要求孩子成績,不光是因為傳統價值認為好成績才有好成就。最可怕的是,孩子的成績也成了大人間比較的項目,用孩子的成績表現,考上了什麼學校,來定義自己的教育成敗。所以更加要求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為了不讓自己丟臉,但那些家長,曾想過孩子真正喜歡的、對孩子未來真正好的,是什麼東西嗎?

圖片來源:《荼靡》劇照

侯文詠:「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侯文詠在影片中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他的孩子讀國中時,他完全沒有能力改變他的孩子,每天問題不斷、上課遲到、打架、不交作業⋯⋯等等。但他認為最棒的事情是,他永遠相信一件事:「我相信我的小孩自己會找到出路。」

他不會因為他成績不好就不愛他,他的孩子看見他愁眉苦臉,問他:「你很慘喔?」

他也告訴他:「不會啦!有一天你發現,你用對的方法去找到快樂的時候,我就幸福了!

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相信他的孩子,他覺得他慢慢會找到自己的快樂,因為這樣,他跟孩子的感情越來越好,孩子現在讀書也不需要別人督促,在學校也得到很好的成績。

「相信那個看不見的能力,對他的人生更重要。」

許多家長從小被灌輸,「好小孩」才有「好成績」這種觀念,所以在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忍不住替孩子擔心,甚至因為心急,對孩子發脾氣,其實父母應該放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都會支持自己做的事情,這樣能讓孩子探索自己真正有熱忱的事情,就像侯文詠說的:「家長、老師要有這樣子的相信,相信你的小孩子會變好,相信那個看不見的能力,對他的人生更重要。

延伸閱讀:

2018 厭世補血雞湯】「有才就像懷孕一樣,時候到了自然就能被別人看出來了。」

聽侯文詠說一個玩具熊的故事,讓你馬上看開職場最痛苦的「懷才不遇」

(本文經合作夥伴 CMoney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侯文詠:教育制度中,比起成績 更重要的是這些「看不見的能力」!(必須相信孩子 會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