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在 PTT 上有一篇紅文:女生說的體貼是什麼?作者很簡單總結了一句:「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如果想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共情力」是不可或缺的。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中國心理諮詢師 史秀雄

我曾經連續多年在上海舉辦親密關係培訓課程,從對數百名學員的觀察中發現,許多人難以在關係中建立親密感,因為他們忽略了溝通中的一個重要細節:共情。

「共情」,指的是我們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緒和狀態,並且給予恰當回應的能力。

不懂得共情會怎樣呢?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約會的時候,聽到對方:

1. 向你講述一段艱辛的創業故事,並且不情願地承認,事業走到現在已經無法繼續進行下去,於是不得不放棄。

2. 抱怨今天被老闆冤枉,自己是在為他人的錯誤背黑鍋。

3. 吐露家人對自己的個人問題施壓太多,但自己並不願意隨便找個人結婚。

你會如何回答?在我的課堂上,大多數人的答案如下:

1. 這個行業現在情況如何呢?是哪裡出了問題?還有辦法補救嗎?我認識一個朋友也是做這行的,讓他給你一些建議好嗎?

2. 為什麼背黑鍋啊?你去和老闆解釋一下吧。

3. 你家人對你有哪些具體要求?你想找個什麼樣的人結婚呢?

我猜你多半會認為以上回答很正常,沒什麼不對。是的,這些回應從邏輯上看完全沒問題,你的意願是盡快幫對方解決問題。

可是,如果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會發現他的本意並不一定是解決問題,可能僅僅是想要找個人傾訴。

很多人之所以不懂換位思考,是因為他們不善於面對消極情緒,或者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而有意無意地忽視消極情緒。無法處理好情緒,不能換位思考,在我看來這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現,也是一段關係中阻礙親密感產生的主要障礙。

具有共情能力的人,可能會這樣回應:

1. 付出那麼多心血後又要放棄,那會多麼令人心疼啊,像被心愛的人拋棄了一樣,不知道你是不是會有這種感覺。如果你願意的話,把我當作樹洞好好和我訴說一下吧。

2. 老闆肯定是錯怪你了,這樣的滋味一定不好受。跟我吐吐槽吧,你的黑鍋我幫你背一半。

3. 家裡人得罪不起,但又不能讓自己委屈,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會讓你很不開心吧?

這樣的話是不是聽起來讓人舒服和溫暖許多?因為我在回應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對方的心情,此時他最需要的就是被人理解和安撫。解決方法可以由普通朋友提出,情感上的呵護照顧只能由最親近的人來做。你無法在情感上照顧對方,就不能成為他最親近的人。

愛情在本質上是一種情緒體驗,我的培訓經驗告訴我,絕大多數人面對情緒的反應是十分笨拙的。

有的人對情緒很麻木,體會不到對方當下的心情;

有的人對情緒有本能的迴避傾向,明明知道對方心情不佳,卻不敢正面詢問和回應;

還有的人面對情緒會有很反常的回應,甚至指責或者嘲笑對方。

上面的三個場景裡,因為缺乏共情能力,有人會輕描淡寫地評論第一個人道:「創業確實挺難的。」有人會激動地指責第二個人:「你怎麼能這樣任人宰割?」有人會偽善地告訴第三個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他們也是為了你好。」

他們的邏輯都沒錯,但結果往往讓人不舒服。試想一下,你向自己心愛的人吐露心聲,而他用這樣缺乏人情味的方式回應你,你會多麼失望啊!

如果你沒有從小培養這樣的習慣,那麼請從現在開始,面對伴侶時關注對方所表露的情緒訊息,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感受。

那種「被重視」的感覺,正是共情能力帶來的結果。

《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

這裡買

(書摘內容出自《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經寶瓶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