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的過程,無論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甚至搭同一班捷運的陌生人,都有可能在有意無意之中踩到你的地雷。有人惹你不高興了,你會一下子就氣消,還是耿耿於懷、一想到就怒火中燒呢?
寬恕之所以很難,是因為當我們無法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在思索是否要放下心中芥蒂的前一刻,腦海中不自覺浮現他以往的種種行徑,於是好不容易壓下去的慍怒又被激起了:「天啊,他做了這種事,憑什麼我要原諒他,當作一切都沒發生過?」
Huff Post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直到你開始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做,你才會真正原諒他。一個人惹毛你時,你覺得對方很莫名其妙。但惹你生氣的「肇事者」,也許渾然不覺,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對。
因為他們從小到大熟悉的環境、他常待的同溫層,不曾有人對他的行徑做出反彈或指責。在沒有人提點的環境下,他很自然不會意識到,自己行為可能冒犯到別人。
舉例來說,我們常常會在網路看到一些不尊重、充滿歧視的言論,對於那些讓人「黑人問號」的價值觀,當下看到只想噓爆他們。仔細想想,很有可能在他們成長背景,身邊的人也都持有這種價值觀,比方:隨地丟垃圾又怎樣?不被環保局看見就好啦,闖紅燈又怎樣,警察不抓你奈我何?我就是討厭同性戀,同性戀超噁心,不爽咬我啊!反正,我認識的人也都是這樣的。
其實就算不能原諒也不要緊,但你必須學會「釋懷」,而釋懷的第一步是理解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塑造了這樣的性格。知道他做這些惹火你的事的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海尼根近期一則廣告 World Apart 就呈現了互相理解、互相諒解的過程與感動。
釋懷就是饒恕自己。你不停記著恨,自己也很痛苦。也不要覺得都是自己在包容對方而感到委屈,人與人的相處必定有摩擦,有時對方可能也在容忍你,只是你不自知。
The Positivity Blog 中有一段話:原諒他人,並不能改變過去,但是可以轉變未來。也有人說,真正的報復,其實就是原諒。我們很難去扭轉一個人的性格,而他的所作所為也已成定局。與其執著在「他怎麼可以這樣」的念頭,不如當個成熟的人,把時間花在創造更美好的事物上。
(參考資料:Huff Post,The Positivity Blog。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