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有在思考「轉職」嗎?以下面試實用文請收!
文/美國頂尖職涯專家 Richard Nelson Bolles
光是聽到「面試」,很多求職者就嚇個半死,其實不需要這麼害怕。面試不只是為了「得到工作」,還有很多種其他功能,所以並沒有這麼恐怖。
「面試」往往不只一次。在某間公司決定聘請你(你也真心想在那裡工作)之前,你可能要面試好多次──除非是那種超小型家族企業。
接下來這些技巧,是針對在一間公司求職會遇上的所有「談話」場合,最好銘記在心:
談話小技巧1:別以為每個面試官都ㄧ樣
沒有所謂「每個老闆都這樣」。我的意思是,很多求職者去一兩個公司面試了一兩次,就會說些「反正沒有老闆會雇用我/我這種背景/有我這種身心障礙的人」之類的垃圾話。
朋友,你結論跳得太快了,也脫離事實。
事實:就算你和兩個雇主(或六個,或十二個)談過,結果他們不想雇用你,那也就只有兩個,或六個,或十二個。單憑他們,絕不能代表社會上幾千幾萬間企業的想法。
事實:社會上有幾百萬個雇主,他們各自獨立、個性相異、彼此之間毫無關聯,對於員工的要求也大相逕庭。如果你瞭解自己的長處,我保證一定有雇主想要你,除非你骯髒、粗俗、惡名昭彰,聞起來還很臭。就算你很瘋,有些雇主比你更瘋。你得繼續尋找,不管其他人對你的意見如何,絕對有雇主想要雇你。你的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人。
事實:在雇用員工這方面,新創公司和老牌公司的差異相當懸殊。一份《時代》雜誌的研究發現,員工不到一百名、創立不滿六年的新創公司,在該年創造四百七十萬個就業機會,相對的,規模相近但創立較久的公司只提供三百二十萬職缺。所以,職缺少的時候,更要專攻小公司,尤其是新創立的小公司。別預設新公司會和老牌公司一樣把你刷掉。
啟示:不要因為面試失敗而喪氣。就像我第一章提過的例子,職涯專家湯姆·傑克森(Tom Jackson)曾經以一句話描繪到處去面試的結果,非常生動:
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成功成功
湯姆也說了,在這過程中,你拿到的每一個「失敗」,都讓你離最後的「成功」更近一步(可能還會連續拿好幾個成功)。
談話小技巧2:一定要對該公司有了解
去一家公司面試之前(不論有一場或很多場),一定要事先準備。你可能會很自然地假設,面試時雇主想多瞭解關於你本人的資訊,但其實他們首先想知道的是,你對該公司瞭解多少?所以在走進面試間之前,務必先對公司研究一番。為什麼?因為公司喜歡受人喜歡。
要是你不辭辛苦在面試前研究各種公司資訊,相信我,他們一定會非常滿意,對你印象深刻。
所以別忽略這個步驟。有時,你能否得到工作就在這一步之差。收集所有和公司有關的資訊,上網搜尋公司;如果公司有官方網站就去看看,讀網站上的新聞,還要特別留意「關於我們」那一頁的所有內容。
最後,詢問你的朋友,看有沒有人認識以前或正在那間公司工作的人,約他吃頓飯或是喝杯咖啡,聊聊公司內部的狀況,再去面試。當然,也有可能你聽過內部八卦之後,就決定不要去應徵。這種事早點知道也好。
預約你的下一次加薪機會!
實行向上管理的 3 個理由與 2 個絕招
讓老闆都聽你的
談話小技巧 3:求職面試就像「約會」
和求職最相像的人類社交活動就是約會,不是銷售二手車之類的。這場談話是雙方兩人努力弄清楚彼此是否都想要「定下來」(當然,對方也可能是六個人或九個人,端看雇主派多少人面試你)。這個決定是雙向的,雇主的抉擇固然重要,你怎麼想也事關重大。
對雇主而言,面試是蒐集資訊的過程。無論是一對一或多對一面試,他們的主要目標都是搞懂:「我們中意你嗎?我們希不希望你在這裡工作?你是否具備我們非常需要的能力、知識、經驗?你是否具備我們想要的工作態度?你和我們公司的其他員工是否能合作融洽?」
這部分當然很好。不過,面試同時也是你蒐集資訊的過程──整個求職過程中,你一直在做的就是蒐集資訊。當你坐在面試官對面,你要試著解答這個問題:「我中意你們嗎?我到底想不想在這裡工作?」
有些所謂求職專家會宣稱,面試剛開始就要「行銷自己」,但事實不是如此。太早了,不要一開始就這麼做。要等你獲得所有關於公司的必要資訊,仔細考慮過「我想不想在這裡工作」的問題,得出「想」或是「應該想吧」的答案,再開始全力推銷自己。
談話小技巧 4 :「自我介紹」是一個大測試
他們可能會問的問題,還有你可以問的問題。雇主在面試時,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介紹一下你自己。」你對這個問題的答覆,會決定整場面試的命運。所以,以下是你自我介紹得特別留心的幾個要點:
1.問這個問題是在測試你。他們想看你如何應對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情境,因為這種無法預料的挑戰,正是我們在人生(和工作)中常常需要面對的。
2.如果你用問題回答問題,雇主會立刻在心中把你畫一個叉。求職者愛用的答案:「您想知道哪個方面?」正是雇主最討厭的答案。他們會認為,你這麼回答是因為你沒有想法,只想拖延時間。
3.雇主真正想尋求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這個他們沒說出口的真正問題是:「你有什麼經驗、技巧、知識,是我們這個職位需要的?」這才是你該回答的問題,不是成長背景、品味、興趣之類的個人史。雇主想知道你的工作經歷,尤其是和你面試的職缺有關的經歷。
4.順帶一提,去面試前,可以先想想一個問題:「這個職位最需要的三種重要能力是什麼?」如果你想不到,你可以在面試剛開始時提出來。接著,在面試過程中,你就要強調、展現自己擁有這三種能力,很適合這個職位。
5.回到「介紹一下你自己」這一題,雇主會預期你已經準備好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夠立即條理分明地回覆(求職教練最愛推薦求職者練習的「電梯演說」就是這個:在搭電梯上高樓這段短短的時間內,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事先得演練再演練,直到做夢都會背為止)。
好,還有哪些是雇主愛問的問題?市面上很多針對面試的書,會列出長長的清單,這份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不過實際上,你真正要注意的只有五大基本問題,「有權力雇你」的人,最好奇你這五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可能會直接問,也可能故意不直說,想從你們的對話去找線索:
1.「你為什麼來應徵?」意思是:「為什麼你來我們這裡應徵,不去其他公司?」
2.「你可以為公司做什麼?」意思是:「如果我們雇用你,你可以協助處理我們面對的挑戰嗎?你有什麼能力?你對我們公司所處的領域或產業瞭解多少?」
3.「你是什麼樣的人?」意思是:「你能不能融入職場?你是否具備能夠與人合作的人格特質?你的價值觀和我們公司一樣嗎?」
4.「相較於另外十九個或另外九百多個來面試的應徵者,你有什麼不一樣?」意思是:「你的工作習慣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好?你是不是比別人更早到、更晚走、做事更仔細、更快、品質更好、更願意付出?還是有其他優點?」
5.「我們請得起你嗎?」意思是:「如果我們決定雇用你,你希望領多少薪水?考量到公司成本,考量到你的薪水不可能超過你的直屬上司,我們是否願意也付得起這些錢?」
這些是雇主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這就是面試重點,雖然整場面試中,雇主可能不會直接問出來,這些問題仍然潛藏在談話內容的表面之下,藏在談話細節中。所以,只要你能在面試過程滿足雇主對這五個問題的好奇心,就能在雇主心目中脫穎而出。
談話小技巧 5:嚴格遵守「50-50原則」
研究結果顯示,大致上,最後得到工作的人在面試時,聆聽和說話的時間比例大約是50: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時間是雇主負責講話,另外一半才是求職者自己說話。根據研究,沒有遵照這個比例的人多半會被淘汰。
至於原因,我的感覺是:如果你一直講自己的事,會顯得沒有考慮到公司的需求;如果你話說得太少,又好像是身份有什麼可疑之處,所以才遮遮掩掩。
》索取 VO 台灣中高階主管職場祕笈《
《你可以不遷就:你的求職降落傘是什麼顏色?教你探索個人職涯、化劣勢為優勢的不敗求職指南》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你可以不遷就:你的求職降落傘是什麼顏色?教你探索個人職涯、化劣勢為優勢的不敗求職指南》,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Photo via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