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Mother Game 她們的階級》
我們都是人,無論我們當了多久的父母,當生氣、沮喪、甚至精神緊繃時,都會不經意地講出一些「我們認為沒事」的話語,完全沒有顧慮到說出來的後果會是什麼。
父母能夠容易地講出一些逗樂孩子的話,相對地,父母也能輕易地講出無形中破壞親子關係的言語。雖然要注意講出來的每一句話是否恰當,會是件極度耗費心力的事情,以下整理出幾種最常見父母錯誤的言教方式,讓你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對小孩迅速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這我來弄就好。」
幫自己的孩子打理好生活上的任何事情是做父母的「本能」之一,但有時候還是要適時地鬆開手,因為孩子如果沒有親自動手去做,永遠都學不會。
「不哭不哭。」
當孩子在嘗試著表達內心情緒時,是必須感到「安心」的。如果硬是告訴孩子不應該隨便哭泣,就等於是宣告孩子「表達情緒」是件「錯誤」的事情,但事實是,「表達情緒」明明就是一件應該好好學習的事。
「沒事沒事。」
當孩子跌倒或受傷時,對成人的我們來說,一點小刮傷根本不算什麼,但對孩子來說可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身為父母的要提醒他們要如何注意安全,而不是引導孩子忽略當下的感受。
「我保證!」
一旦你向孩子「擔保」了某件事情,你的肩上就負擔了「一定要做到」的責任,如果最後真的沒有做到,就影響了孩子對你的信任感。因此下次如果父母想要向孩子保證某件事情,而這件事情你又沒有把握是否能做到,就以「我會努力」來代替吧!
「不要害怕。」
總是告訴孩子「不要怕」並不會對事情有任何的幫助,他們還是害怕的。建議與孩子敞開心胸,用「聊天」的方式來了解他們內心對於某些事情害怕的原因,並且幫助他們度過心裡的關卡。
「我也討厭你。」
你的孩子或許氣頭上時會對你說「我討厭爸爸/媽媽」,但千萬不要負氣地跟孩子們爭輸贏(是的,真的有父母會頂回去),微笑地回應他們「我愛你」,接著再繼續跟孩子聊他生氣的原因,解決問題。
「我說了算!」
這是父母最容易講錯的一句話。在教導孩子每件事情時,盡量用「解釋」的方式告訴他們,用「為什麼要這樣子做」替代權威式的「我說了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
延伸閱讀:
【小孩為什麼 2 歲以後變叛逆?】黃瑽寧醫師教你如何對付「不要不要」的小孩
【別再只問孩子「今天上課如何?」】20 個「趣問」讓孩子跟你聊真心話
(參考資料:POPSUGAR、Lifehacker)
(本文授權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