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那些在職場表現出色,私生活也精彩的人,一定都有一個超強技能:平常心。
我們做事情之所以不順,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好,而是執著於挫敗的過去,或著眼有可能失敗的未來,讓想像出來的「恐懼」影響到現在。
擅長心智訓練的日本專家辻秀一提供了「現在」、「這裡」、「自己」三個要點,讓你學會管理恐懼,練出「平常心」。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辻秀一
在自我覺察之後,整頓心態的思考,也就是我所強調的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的關鍵詞如下:
「現在」
「這裡」
「自己」
為了讓心態平靜下來,達到順暢流動的狀態,必須聚焦於思考相對穩定且可控制的事情。
一旦把焦點放在思考不能控制的、不安定的過去或未來,就會感到心煩意亂,而無法打造順暢流動的狀態。
¤ 思考「現在」
首先,我們來思考「現在」這個關鍵詞,也就是讓大腦意識到「現在的重要性」,並開始運作。所謂的禪宗思考,也就是「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現在」的這個瞬間,是自由的、沒有恐懼的狀態。
人們可以替未來或過去賦予意義,卻無法定義現在。他們可以假設黑暗的未來、回想悲傷的過去;但是無法賦予「黑暗的現在」或「悲傷的現在」等意義。
藉由珍惜「現在」,心理狀態會不可思議地得到整頓。
¤ 思考「這裡」
人們會對存在於外界的環境、偶發事件、人等等賦予意義,因而產生了恐懼。
為了斬斷這種恐懼,讓心裡吹起一陣流動的風,我們必須思考第二個關鍵詞:「這裡」。察覺到自己對外界的定義之後,透過思考「這裡」,大腦內部就會產生變化。
在處於恐懼的狀態下,我們是無法展現高品質行動的。能幫助我們從恐懼中解放出來的,除了自我覺察,就是思考了。
藉由思考「現在」和「這裡」,可以讓你的內心得到平靜,讓置身於恐懼中的你感到心情安定,為你帶來安心踏實的感覺。
¤ 思考「自己」
接下來,是思考第三個關鍵詞:「自己」。
懷抱恐懼的停滯狀態,是起因於自己對別人所下的定義,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我們常常因為別人,而被拉扯到恐懼的汪洋大海中。
為了讓自己在這片恐懼大海中,內心依然能保持流動狀態,你必須採取的思考就是思考「自己」。
這種思考能抑制大腦針對他人等外界的認知機能之暴走,並且讓整頓心態的大腦機能開始運作。
是否有思考「自己」,將在創造流動狀態時產生極大的差異。
因為恐懼而產生的停滯也好,良好心態時的流動也罷,都是出於自己內心產生的心理狀態。所以,從自我覺察開始,思考「現在」、「這裡」和「自己」,對於整頓心態的思考具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都不會這麼單純地使用大腦。
不過,一流人士就不同了。他們深知如果有整頓心態的大腦機能,卻沒有禪宗思考,仍然會被恐懼的汪洋大海給吞沒,無法展現自己原有的表現水準。
他們將管理恐懼的方法變成自己大腦的習慣,隨身帶著走。
《為什麼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我總是先逃避?》
(首圖圖片來源:《高年級實習生》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