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要自己做決定。
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小時候的路被父母安排的好好的,然而到了某個時刻(通常是大學畢業後)突然我們就要開始自己做決定,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面臨的選擇可大可小,從今天晚餐要選擇健康的沙拉或是罪惡的麥當勞,到大學的主修或是職業道路。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直接導致不同的結果,面對選擇最猶豫不決的我們,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害怕選擇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深怕做出錯誤的決定。
在這邊為大家整理了6個關於做決定的熱門TED演講,看看專業人士是怎麼面對選擇的。
1. 張美露(Ruth Chang):擺在你面前的選擇不該成為你追尋事物的理由
根本沒有最好的選擇。不要從外界尋找理由,而是應該從內心尋找理由:我要成為怎樣的我?
當我們在做重大的決定的時候,往往很難在所有的選項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因為通常那些選項都沒有明顯的好或壞,從各個角度看也許都各有優缺點。當了解到我們不用透過只是好或壞來做決定時,我們就更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2.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 :做那個可以讓你更上層樓的決定。
人生是馬拉松,而不是300公尺短跑。
當事情變得棘手,我們總是傾向於選擇輕鬆的那條路,或是乾脆放棄。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在道路另一頭是什麼風景。能夠克服困難的決心比任何能力都還要重要。
3. 貝瑞·施瓦茨(Barry Schwartz):想要做出好的決定,就先把選項減到最少。
當有一百種不同款式的牛仔褲百在你眼前,而你買了一件令人失望的,怪誰呢?
有選項可以選擇可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太多選項往往容易讓人干擾我們的思維。沒辦法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讓我們的壓力很大,而過多的選項更是加重了負擔。
4. 丹·吉伯特(Dan Gilbert):綜合評估你的目標和你心中最想做的事,得出的結論就是最適合你的。
告訴你一件你本來就知道的事:比較改變了事物的價值。
我們想要選擇能夠讓我們更快樂的決定,但其實我們在這點上非常不擅長。我們自以為知道什麼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從而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5. 丹·艾瑞利(Dan Ariely):我們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理性。
我們的直覺會用一種重複的、可預測的方式誤導我們。
我們總是以為我們做的決定是經過自己細心評估過的,但這可能只是我們的幻覺而已。我們的選擇不但會被多種擺在眼前的選項干擾,也會被外來的資訊,甚至是自己的大腦所欺騙。我們可沒有想像中的理性。
6.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有時候,刻意的拖延反而會迸發出好點子。
要時常抱著懷疑的態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想要變得有創意就要多創造、多嘗試。拖延是效率的大敵,不過有趣的是,刻意的拖延可以讓我們產生更多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