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人們常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當電影這樣演、看著身邊愛情長跑的朋友突然分手…甚至有人是因為害怕「七年魔咒」所以提前分手?!開始不禁懷疑,「七年之癢」真的存在嗎?

美國羅格斯大學生物人類學教授 Helen Fisher 做了統計調查,來證實七年之癢是否真的存在。她發現,平均婚姻年數是 7 年,但四年是最多人選擇離婚的時刻

另一則來自Larry A. Kurdek 的研究,他調查了超過 500 對情侶、夫妻,發現,兩人關係的第一個轉捩點多出現在第四年,第二個才是第七年。

而關於「四年之癢」與「七年之癢」,專家分別這樣解釋:

四年之癢

Helen Fisher 試著以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他表示,通常哺乳類動物不會與自己的親生父母永遠生活在一起,父母們會將小孩們養育到大約四歲的時候,就會讓小孩們開始獨立生活,自組家庭-這樣的情況在很多族群都可以看到,因此,也許基因也有所影響。

七年之癢

至於七年之癢,有一解釋是來自於,七年對人們來說剛好是ㄧ個週期,每七年,就有常有大變動;這個週期則常出現在教育領域,這也是為什麼教育單位都以「七」作為一個階段,像是 6、7 歲上小學,13、14 上國高中。

重點來了,不管遇上四年或是七年之癢時,該怎麼辦呢?

雖然這兩個「坎」真的存在,但不代表每一段感情或是每一對情侶都會遇上這樣的問題,也不代表會因此分開,這只代表,4 年與  7年是個常出現的週期。

之,如果你認為他是對的人,別讓留下自己後悔與遺憾;如果他不是對的人,4 年與 7 年的結束也許對彼此都是好的!

責任編輯:李恬芳

(參考資料:LifehackThe NewYork TimesScience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