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七月與安生》描述兩個從 13 歲開始就是閨蜜的女孩林七月(馬思純 飾)和李安生(周冬雨 飾),她們關係很緊密,但價值觀、性格等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機緣巧合之下,她們愛上了同一個男生,他們之間的感情與自的人生自此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這部片兩位女主角都是 53 屆金馬獎的影后,是金馬獎的雙影后首例!(還沒看的趕快去看~)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彤言無忌
看《七月與安生》,就像看人生的兩個階段
在二十五歲之前,大多數的人喜歡新鮮刺激。或許心裡頭一直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不是心太野,而是對一成不變的安逸感到恐懼,不想一眼就能望穿自己的餘生。
七月羨慕流浪的安生,但卻不知道,安生流浪是為了逃避,逃避愛情,也在逃避友情。所以同樣的,安生也羨慕生活安穩的七月,而這在電影過後出現的「交換人生」的部分,承載劇情張力的作用及非凡的意義。
年輕時喜歡自由自在,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再渴望追求自由的靈魂也有想被約束的一天,想要有個家。故事的前半部,流浪的安生就像是前半部的人生;外部看來的七月(七月內心渴望自由)就像是人生後半部的寫照。
看七月與安生,也像看人的兩面
七月內心大膽叛逆,但人前聰明伶俐懂得扮演乖乖女的角色,當個好女兒,好學生。
安生則像個調皮搗蛋的壞壞女,毫不掩飾的呈現真實。
如果說,人在觸及利益的時,或初遇人時,會帶有面具的話,這時的我們是呈現七月的一面。在舒適圈能夠毫不顧忌,將內心肆無忌憚的體現出來,脫下虛偽的假面的這時,我們就像活脫脫毫不掩飾的安生。
看七月與安生,也像看人生的兩個選擇
也可說是,想成為的人和已成為的人。對於某些人而言,其實就和七月一樣,每個懂事的乖女孩,其實內心都住著惡魔。
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安生,但都成為了七月。
基於一些期望,眼光,物質世界,世俗社會或道德規範,而與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
願你有勇氣成為內心真正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本文經合作夥伴 Fliper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起感受吧!《七月與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