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經營關係是一種學問,而關係是人與人,有溫度、有血有肉的聯繫。最慘的是,你經營的不是「關係」,而是「男朋友」、「女朋友」、「老公」、「老婆」這些沒溫度的標籤。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亞瑟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說了她和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的事。她說,她覺得她男朋友只是在做他認為一個身為男朋友的義務而已。我問她,這樣不好嗎?她說,或許她男朋友根本不愛她,只是在愛他的女朋友。 

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很弔詭,他女朋友不就是她本人嗎?其實這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

「女朋友」只是一個標籤、一個身份、一個代名詞,而不是一個「人」。就像「爸爸」一樣,每個人都有爸爸,但每個人的爸爸都不盡相同,對吧?因為「爸爸」只是一個身份,這個身份只是他身為一個人的某一種面向,而不是他這個人的全部。

我們常廣範的用標籤來要求別人做我們認為符合該標籤的行為,例如「學生的本份就是讀書」、「男主外女主內」、「你是我男朋友,應該要保護我」等等試問,你想被人用標籤束縛嗎?小時候聽到「學生的本份就是讀書,不應該去玩什麼社團」之類的話時,心中難道不會暗幹嗎?

如果會的話,或許我們都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同時在用標籤去要求別人做某些事。

 你在經營的是「關係」,還是「規則」?

很多時候,情侶之間感覺淡了、激情退去了,都是因為彼此間只剩下標籤,我們不再將對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而是當成「我男朋友」或是「我女朋友」。我們失去了想要去了解這個「人」的動力,因為我們在經營的已經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標籤與標籤之間的規則。

我常聽到有女生跟我說:「我覺得我男朋友變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以前他都會來接我,但現在都覺得懶了。」其實這只是因為我們習慣了「男朋友」這個標籤在做的事,我們忘了他除了是男朋友以外,同時也是個活生生的「人」。人本來就是無時無刻都在改變的,為什麼這個「人」會變得不再像從前?我們是否去探討過,是什麼影響了這個人,而不是這個「男朋友」? 

就像我上面所說的,我這個朋友的男朋友,只把她當成一個「女朋友」來對待,或許他會記得她喜歡吃什麼、生活作息、習慣、口頭禪,但他終究只把她歸類於「女朋友」的範疇,而非一個「人」。所以她們開始漸行漸遠,因為她們不再把對方當成人來看,他們看重的不再是彼此的個體,而是兩人的關係,或許只要能連結這段關係,另一個人怎麼樣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試圖去了解過自己的爸爸,畢竟我們總是將之定位於「爸爸」這個角色。同樣的,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了解自己的伴侶這個人,而不是「伴侶」這個角色呢? 

究竟,我們愛的是這個標籤,還是這個人的全部?

更多愛情真理: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不能 1+1=2,那麼幸福就不能成立
磨合需要彼此努力,只需要跟那位願意「適合」妳的人

 (本文經合作夥伴 AWE 情感工作室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經營的是一個標籤,還是兩個靈魂的共鳴?〉。圖片來源:Visual Hun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