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逗點女王的告白】雖然我們都說學英文不要那麼著重在文法,但是隨著英文程度愈來愈好,一些文學性質的知識也就必須學會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紐約客》編輯瑪莉‧諾里斯(Mary Norris),她用她三十年來的文字經驗,點出許多連以英文為母語的人都會犯的語言錯誤。(責任編輯:吳玲瑄)
連字號有著雙重的身分:不只用來把字詞切割成音節,還能串起兩個以上的字詞,進而形成一組複合詞。
先來看三組複合詞:「school bus」(校車)、「bus driver」(巴士司機)、「school-bus driver」(校車司機)。這是連字號的基本用法,將複合名詞變成形容詞,比方說「bus-driver hero」(英雄司機)。「ice cream」是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名詞,而在「ice-cream cone」(冰淇淋甜筒)或「ice-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裡,就成為加了連字號的形容詞。
你可能會用連字號用到走火入魔,先是加入連字號,想了想決定拿掉,後來卻又加了回去。我當時參加編輯測驗時,為了片語「bright red car」(亮紅的汽車)要不要加連字號,掙扎了許久。到底「bright」是修飾紅色還是汽車?我把連字號加了又刪、刪了又加,最後還是刪了,交卷後才明白應該要加回去。那台車是亮紅色才對,所以是「a bright-red car」。
每位文字編輯的生涯中,都會有對連字號莫名執著的階段,所謂的「laughing hyphena」(譯注:應是「laughing hyena」〔咯咯笑的土狼〕的雙關語)。當我還在學習編輯工作時,就注意到連字號用法分成兩大派:艾蓮諾.古德似乎常常在加連字號,露柏克則討厭多餘的連字號。按照露柏克的教導,凡是在引號裡的詞組,除非本身就有連字號,否則不必另外添加,因為光靠引號就能固定詞組,再加連字號毋寧是畫蛇添足(大寫字母和斜體的道理亦同)。
艾蓮諾有次把「blue stained glass」加上連字號,成了「blue-stained glass」,此舉讓我一頭霧水。我向她請教時,她卻擺出難以參透的表情,只承認這是很難的概念。我不禁覺得,自己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到底是藍色的彩繪玻璃?還是沾染了藍色的玻璃呢?答案可能兩者皆是。如果逗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連字號就有更大的模糊空間。
艾蓮諾的連字號其實用得謹慎,像她就認為「nuclear power plant」(核電廠)不需要加連字號,因為它本身是座發電廠,只是剛好使用核能也提供核能。有些複合詞則不像核電廠有雙重意義,但常有人依然忍不住加了連字號,例如「high blood pressure」(高血壓)可以拆成「high」和「blood pressure」,代表血壓過高的症狀;但你無法把「high blood」送作堆,以為這樣可以修飾「pressure」。可能會有人很想幫「adult cable television」(成人有線電視)加連字號,但什麼是「adult cable」呢?你也許會把給成人看的有線電視稱作「adult cable」,但這是兩碼子事。另一個令人不舒服的例子,就是在「baby back ribs」(豬背肋小排)加連字號,但這道菜並不是嬰兒背上的肋骨,而是較小的背肋排。如果在餐廳非得點這道菜來嘗嘗,不妨把「baby」想成「小型」而非「小嬰兒」,否則就改吃素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逗點女王的告白》,由城邦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OrganicX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