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sualHunt.com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金天鵝效應】很喜歡作者伊藤邦生的提問:為什麼每個月賺 4 萬就能生存,我們卻還要努力賺更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裡,當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的達成時,人類才會去追求自我實現,但是商人卻要大家無限放大「物質慾望」,也導致了入不敷出、勉強自己工作到老。(責任編輯:吳玲瑄)
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國民都是過著「當金錢的奴隸」的日子,美其名是中產階級的小康生活,事實上,被錢緊緊捆綁的「奴隸」,即使年薪百萬,也是一生勞碌的窮人。請看日本的資產家怎麼說,跟日本生活型態類似的台灣讀者值得借鏡。
你必須不停工作到退休的真正理由
- 更多收入,然後更多消費
我成為上班族之後,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在這個時代,每個月賺四萬就可以過生活,但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拚命工作,想要更多薪水,想要成功,想賺更多?
雖然我還是不知道明確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所謂的資本主義,就是金錢會自動擴大流通的社會。
企業不斷推出更多的商品或服務,賺更的多錢;而另一方面,在這些企業工作的上班族也必須從事更多的勞動,獲得更多的收入,然後進行更多的消費。社會的結構自然促成這樣的發展。
企業的存在意義是「賺錢」,必須拚命努力,期許「下一期賺更多」。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這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其他競爭對手公司時刻都瞄準市場,或許會開發出比自家公司更優秀的商品,如果不進行商品開發,提供更好的商品或服務,就無法生存下去。
但是,商品或服務再好,如果賣不出去就沒有意義,所以還要企畫能夠誘發消費意願的廣告活動,像是激發人們食欲的新商品廣告、請來人氣藝人瀟灑地開車馳騁的新車廣告、印有泳裝美女的廣告、展現優雅生活的新建豪宅廣告……等等。
- 我們活在沒有堅強意志就會把錢花光的社會
我就直說了吧,在現代社會中生活,就是在許多企業絞盡腦汁推出行銷策略,刺激消費活動的社會中求生存。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就會忍不住把錢花光。
企業費盡心力在行銷,花大把錢做廣告活動,以促進消費,如果我們對金錢沒有堅定的想法就貿然行動,只能不斷地把錢從口袋裡掏出來。
我有一位證券員前輩。以常識來想,他年薪高達三百萬,工作表現也很優秀,為什麼連一點儲蓄都沒有,還背了一屁股債呢?大家可能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是,在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果不是以很嚴肅的態度看待金錢,會有這樣的行為也是無可奈何。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企業賺越多錢,就越努力促使大家消費的社會。人們只好更加勤奮,賺更多錢,買更好的商品或服務。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金天鵝效應:了解資產家的想法,讓錢自己流進來》,由人類智庫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Keith Bacongc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