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IQ 是個劃分好腦和壞腦最重要的指標!高 IQ 的人可已成為 Mensa 的一員,還可以到處炫耀這份榮譽,但是要知道低 IQ 的人也不一定不聰明,其實也有很多因素能增加智力。 (責任編輯:吳玲瑄)
沒有人想變蠢,但是有一個數字在預示某人是不是足夠聰明,也就是所謂的 IQ,即智商。
IQ 的理論通常被認為已經過時,不如人格特徵重要。但是根據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 Stuart Ritchie,有大量的數據表明 IQ 是可以預測人壽命、健康、事業的指標。心理學家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複制很多這樣的發現。
在《Intelligence: All that Matters》這本新書中,作者 Ritchie 闡述 IQ 不是限制我們能做什麼,而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起點,事實上有些人確實跑在了前面。下面是9個關於IQ為什麼很重要的事實(本文中的圖片都是摘錄於《Intelligence: All that Matters》):
1、大部分人擁有普通智力水平
首先要知道 IQ。IQ 是一個綜合得分,由許多不同的測試結果形成,包括推理,記憶,獲取知識,思維處理過程。將這些子測試項的結果匯總,然後與其他所有人的分數進行比較。一個完美的平均分數設置在 100。
(注意:一套完整的 IQ 測試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過程非常緊張。需要由受過訓練的測試人員執行,而且要有時間限制。網上很多所謂的 IQ 免費測試並非合格的 IQ 測試。)
智商的分部也呈現標準曲線。大部分人的智商都為中等水平,只有少數人非常聰明,2.2% 的人智商在 130 以上。
有趣的人,在某一項得分高的人通常在其他方面得分也高。所以,你關掉一個閃光信號燈的速度(也是一種智力測試)與你的語言和空間推理相關。
心理學家將這種分數的重疊稱為「G」因子。
Ritchie 說:「擅長於一種思維作業上的人在其他的思維作業也會很好。」
「G」因子在大腦中的哪裡存在,如何存在,我們並不清楚。但無論它的存在形式如何,它們確實可以預測我們生命的某些結果,比如能賺多少錢,會成為怎麼樣生產水平的工人,甚至是壽命。
2、擁有更高的 IQ 可以遠離死亡
這個結論令人不舒服:根據研究結果,IQ 高的人更健康,活得更久。下面這幅圖是通過對 100 萬瑞典人進行研究得來的。研究人員發現,智商最高的人群比智商最低的人群死亡風險低 3 倍。
有一些相關的原因解釋這種現象。其中之一是,IQ 更高的人更擅長賺錢,而金錢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營養以及更好的健康護理。還有一種原因是,IQ 更高的人擅長避免意外,確實有證據支持這個論點,高 IQ 的人更少死於交通事故。
3、IQ 與事業成功和財富相關,但是並不一定會帶來快樂
IQ 與事業成功呈正比。高 IQ 的人通常事業更成功,賺更多的錢。但是這種相關性並不完美。
相關性用從 -1 到 1 的數值代表。相關性為 1 代表智商的每一點增加都會引起其他變量的變化。很多項相關性都小於 0.5,這意味著個體差異很大。所以,確實存在聰明的無法做好自己工作的人,只是遇到這種人的概率比較低。
財富、健康、壽命等都與高 IQ 相關的事情,很容易讓人想到高 IQ 會帶來幸福快樂,但事實並不如此。Ritchie說:「IQ 也與快樂呈現一定正相關性,但是相關性不是那麼明顯。」
IQ 與人格因素並不相關。5 大人格因素中只有經驗開放性與 IQ 相關。Ritchie 說:「聰明人更擅長獲得經驗並思考事情。」
4、生而聰明,則一直聰明
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小的時候就聰明,那麼你老了之後仍然會聰明。
下圖是對一些 90 歲的老年進行的智力測試的結果,他們在 11 歲的時候也接受過這個測試。
雖然智力會隨著年齡下降,但是年輕時 IQ 高的人在年齡增長之後仍然比他人聰明。
5、智力水平在 20 多歲的中期達到頂峰,然後開始緩慢衰退
我今年 26 歲,恐怕是我今生最聰明的時刻了。經過這段時間之後,「固態智力(所積累的知識)」進入平衡時期,然而「液態智力(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開始下降。
Ritchie 說,弄清楚與年齡相關的智力衰退是研究 IQ 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說:「如果我們知道了與智力相關的基因,那麼我們就可以測序哪些人的認知能力衰退最嚴重,並對他們進行治療。」
6、IQ 一半的可變性可以用基因解釋
通過對同卵和異卵雙胞胎的研究發現,有一半的 IQ 可以用基因來解釋。但奇怪的是基因似乎可以更多的預測與年齡相關的 IQ。
在兒童時期,雙胞胎的基因對於 IQ 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原因不完全清楚。Robert Plomin 和 Ian Deary 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基因擴增」,即微小的基因區別被擴大。
考慮一下:有變得聰明的遺傳傾向的孩子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圖書館中。6 歲的孩子可能不被允許獨自去圖書館,但是 16 歲的孩子就可以了。這意味著,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控制選擇環境的能力更強。我們所選擇的環境會「增強」基因中的潛力。
7、基因不是唯一與智力相關的因素
基因並不是 IQ 的決定性因素。IQ 一半的可變性與環境相關。營養、教育、醫療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人們並不是十分理解 IQ 的環境決定因素。
Ritchie 說:「很難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人們周圍的環境非常複雜,很可能很多對智力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是隨機的。」
8、人類變得更聰明了
似乎人類的平均 IQ 每 10 年就上升 2 至 3 分。
這種現像被稱為弗林效應,這很可能是兒童營養、健康護理和教育水平提高的結果。(Ritchie 在他的書中解釋到,這也可能是由於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知識所導致。)
9、發展中國家中人們的 IQ 增長得更快
IQ 增長最快的地方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兒童營養和醫療衛生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弗林效應對發達國家提出了警告。Ritchie 說:「可以提高 IQ 的很多容易實現的方法(比如基礎教育和營養)現在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夠了。」
最後一個要注意的:智商超高的人並不擅長一切。事實上,他們更有可能是個書呆子,而且應該去矯正視力……
(本文轉載自中国生物技术网,原文標題為〈关于IQ的9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