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60542330_92df58d1ef_z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本文作者夏唯盛現居新加坡,道出她對世界人才的觀察,與對一份工作價值的見解。世界變換無窮,安於現狀的確是一件危險的事,我們可以以此篇文章作為借鏡,從新看待自己,與眼前的這份工作。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夏唯盛

在台灣老一輩的人最常碎碎唸的一句話是:「年輕人,一份工作要做久一點,不要動不動就換工作!」以前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是在我離開台灣後漸漸動搖了。除非我們是公務員,否則以現在全球化的產業急速變遷的情況下,我們真的可以守著一份無法滿足生活開支、又沒有未來前景的職缺很久嗎?應該很難吧!

進入海外職場後,發現許多有能力的人,他們這樣做:

他們守的不是一個位置,而是一份專業。

在同一個領域中持續的累積、耕耘經驗,然後把「專業」變成「同心圓」一樣擴大、擴散出去,強化自我競爭力。

現在多數的公司發展,有它的壽命盛衰與週期,如果公司好的話,那當然很好;可是全球競爭,若是不好,難道要繼續守著那個「位置」一直到年老嗎?這樣做很危險,容易賠掉自己的職場生涯,因為不用等到老,早就被裁掉了。

不過,在新加坡的國際人才市場,有另外一種案例:

有一個從韓國來的 先生,他原本在韓國的公司就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資深總監,但是來新加坡之後,職位卻連降兩級變成主任工程師,吸引他的條件不外乎是這幾點:
一、他想要離開韓國
二、新加坡優渥的薪水
三、小孩教育環境的問題(「雙語教育」是吸引外國人才來新加坡的動機之一。對西方人來說,他們希望讓孩子在這裏學到一點中文;對華人來說,則希望有更多交流英文的機會。)所以讓他甘願屈就在一個不對等的位子上。

之後幾次,他其實也遇到很多不錯的挖角機會,但他不願意嘗試,因為他不想離開新加坡,不想讓孩子喪失難得的教育機會,所以他選擇犧牲自己。然而,很現實的是,在這波的裁員名單中卻赫然發現他的名字,當然主要還是跟工作表現有很大的關係,主管卻以「英文溝通不良」為理由裁退他。他中年失業了。難道,這是他當初夢想的結果嗎?而這樣的故事,在新加坡同樣屢見不鮮。

一個地方再美好,都會有該說再見的時候。不要因為抗拒改變,而選擇逃進另一個安逸

我曾經聽過一位策略執行長,他用飛機向上爬升的「動態平衡」來鼓勵每一個人的職場生涯。他說:「我們應該像坐飛機一樣,飛機燃燒燃料變成動力爬向天空。每個時代都會有亂流般的經濟低潮,但周圍的空氣環境,會幫助你扶搖直上,對抗地心引力,達到一種『向上』的動態平衡。」

世界上沒有什麼真正的穩定,高薪更不是一個穩定的常態,人的價值也並非用金錢去定義。但是,如何把它(薪資、職涯成果)維持在一定、甚至能夠進步的「動態穩定」狀態,卻是如今高競爭下的必備能力,也在在考驗人的能力、考驗人的智慧。

「工作,除了增加金錢收入之外,最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籌碼的主動權、選擇性,這樣職場生涯才走的長遠」,「也就是說你的能力有機會走在市場價值前端,而且隨時能夠被需要,那麼高薪的工作永遠不會只是與你擦肩而過」。

不論身處新加坡、台灣,或世界各地,我想,面對全球變化迅速的環境,應該要努力的是:永遠不要安於現狀,把身上的「熱情」和「價值」完全發揮、燃燒殆盡直到巔峰,才能讓自己身強體壯的職涯黃金期,不留下未來的遺憾。


★ 喜歡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O 粉絲專頁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新加坡的世界人才告訴我:永遠不能選擇安逸、抗拒改變,否則淘汰是如此無情〉,本文摘錄下半內容,欲看更多請參考原文;圖片來源:Visual Hunt CC Lisenced。)

《關聯閱讀》
新加坡學生念大學前必須學會的事:獨立思考、綜觀國際的判斷力
「不安穩,就是我的安穩」──從欠繳房租到逆轉人生,我的新加坡經驗

《作品推薦》
出國闖蕩、留台創業不可行?──關住你的,從來不是學歷文憑、也不是這座環海的島嶼
【夏唯盛@新加坡】致經濟部長李世光:開放+配套,讓台灣年輕人出得去、回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