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3976bc06a2665f1c26c327a73b4db0023630b

為什麼我要看這篇文章:今年四月開播的日劇《 寬鬆世代又怎樣 》,講述日本政府在 2002 年新修訂中學課程大綱,提倡「寬鬆教育」政策:上課日縮短五天、更多時間參與課外活動、不計較排名分數。第一代接受「寬鬆教育」的年輕人,走入職場後,卻招致「沒有野心」、「沒有競爭意識」、「無團隊合作概念」的批評。然而這群人,真如職場前輩唱衰的草莓族嗎?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日本笑年輕人是「寬鬆世代」,香港稱「廢青」,台灣則是「草莓族」,每個世代因當時環境條件塑造的態度,被貼上不同的世代標籤。然而,老一輩譏笑年輕族群,究竟是真相?還是刻板印象?年輕一族,即使同樣接受寬鬆教育,每個人的工作態度都一樣懶散嗎?透過《寬鬆世代又怎樣》四位主角的對話,展現職場上的辛酸故事。

社群世代草莓族,辭職用 LINE 

男主角坂間的下屬山案,剛進職場的菜鳥,做事不負責多次搞錯訂單,甚至身為業務員,認為開發新客戶只是白忙一場。公司通知訊息已讀不回,但相同時間卻在 Facebook 打卡照片,甚至第一次被上司指責就憤而離職,直接在 LINE 公司群組內上說:「跟那種上司一起工作我會死掉的」。

這樣的舉動,不偏不倚被視為寬鬆世代的負面標籤,社群媒體、通訊軟體已是工作場域的延伸,能否用通訊軟體告假、離職,這類爭論在兩代之間,就存在使用上的觀念落差。但事實上,這部戲劇想點出的是,科技只是個人行為的延伸,背後的本質問題,其實是每個人對工作的自我負責心態。

即使是寬鬆第一代,坂間身為山岸的主管,他卻認為:「誰都會犯錯,讓我感到質疑的是,山案身為一個銷售者的態度,如果都沒提醒他,沒好好教育他,或者說不能好好教育他,他那樣想法我覺得對他來說不太好」。

職場的腥風血雨,小心被反咬一口

也因為坂間的嚴厲語氣,山岸卻反咬一口,對公司提出「職權騷擾」告訴,要求申請工商補償(六個月內強加業務導致嚴重心理負荷,導致精神病症,並擁有憂鬱症檢定)。

山岸的行為,正凸顯過去職場上的「語言暴力」、「壓迫增加公司夜間應酬」,面對新世代的工作者,一味用「上對下」、「文化約定俗成」的壓力,並無法讓下屬信服,甚至有可能有朝一日,對方反咬一口。主管的求好心切,卻被指責為加害行為,如果嚴重走向告訴、求償一途,這對公司、勞動雙方都是雙輸的結果。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待久才是你的

坂間妹妹大學應屆畢業生,面試多間公司未果,只好先到公司擔任實習生,某一天卻不想起床對哥哥抱怨:「我原本以為是更有創造力的開放公司,結果還是黑心企業」。

坂間反而用激勵語氣說:「你就永遠不要上班了,因為你中意的公司不存在這個世上。」走向社會,意味工作才給你工資。像我終於擠進公司7年,但業績不好被踢來踢去,還被下屬提告,說職權騷擾。但也只能低聲下氣拜訪老客戶、到第一線烤雞肉串,被年長的打工者呼來喚去,被下屬嘲笑,為了全部奪回來而不辭職」。

坂間的話點出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公司,不論在哪個職位都有自己為難之處,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坂間妹妹代表的就像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對工作原本抱持高度期待,但學校跟社會不同,職場不再以自我中心打轉,唯有能力、權力才有發聲的機會。

寬鬆世代的教育,是利是弊?

日本施行寬鬆教育,台灣也經歷多次教改政策,政府的美意都是希望培養下一代多元興趣、自主學習,減少升學壓力及文憑主義至上思維。而小學老師山路一豐是寬鬆教育施行的第一年受教者 / 白老鼠,他深感寬鬆教育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出社會前輩無意識地貼上世代標籤。

但身為第一線教育者,他反問:「你們覺得接受寬鬆教育的孩子們會變成怎麼樣?」,學生回答:「變成笨蛋了!」。「正確,學習能力下降成為社會問題,而且走入社會後被人說沒用、軟弱,只會做要求做的事,沒有競爭意識、危機感,無法隨機應變。」

但是,他也反思寬鬆世代帶來的優點,不給人扯後腿,盡自己所能不給周圍人添麻煩,尊重人的自主性。為了讓弱勢的學習者跟上進度,採用特別的教育方法,培養有足夠能力進入社會,重視個體的差異才是寬鬆教育真正的內涵

這部戲劇其實編劇正想透過小人物的對話,展示寬鬆世代也有毫不寬鬆的人。儘管相同世代之下,不同個性、家庭教育、人際遭遇,在職場也延伸出不同的應對模式。類似的遭遇;相似的感受,對台灣 30 歲以下的工作者,也許能從中找到心有戚戚焉感受!

責任編輯:李恬芳


★ 喜歡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O 粉絲專頁

(本文經合作夥伴 JANDI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代不如一代,是謬論還是事實?《 寬鬆世代 又如何》的職場啟發〉;圖片來源: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