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2172385_e329564d7e_z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想到村上春樹,除了《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1Q84》和《發條鳥年代記》等眾多文學作品外,不得不提的還有他對爵士樂的熱誠,在國中時期就曾經把午餐錢省下來購買爵士唱片,上了大學更是常流連於爵士酒吧。這樣的狂熱加上文學家的文字,產生了眾多的篇章,以下就幫大家彙整這接故事。(責任編輯:吳玲瑄)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在村上春樹的作品中讀到不少音樂性的文字。對於音樂的熱愛程度,日本文壇幾無人能出其右。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可不是玩票性質的寫寫而已,而是非常認真,在耕耘他的音樂文字。為了將自己喜愛的事物留下美麗好的紀錄,他系統性的重新聆聽了那些以往在不同時、地欣賞到的音樂。除了爬梳資料外,他也灌注了不少個人與音樂之間的故事,以及賞析心得在內。

村上春樹的音樂文學作品(或書中有部分描寫音樂的篇章),包含了《爵士群像》、《爵士群像》(2)、《懷念的 1980 年代》、《給我搖擺、其餘免談》、《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等,數量其實不少。但如要談論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想必許多人,還是會喜愛他那兩本以爵士樂為主角的《爵士群像》吧!

《爵士群像》的寫作動機,誠如他個人所言,完全就是一本「因為喜歡聽爵士樂,所以我想寫一本關於爵士樂的書」那樣單純的理由罷了!初入文壇便在東京開設爵士酒吧的他,喜愛爵士樂,想把它化做文字的願望已有段時間。不過,促成這本書的關鍵,其實是來自於他的好朋友、知名畫家和田誠的畫作。1992 年開始個人展覽「JAZZ」的和田誠,隨意挑選了二十位的爵士樂手來畫。這些作品,被迷戀爵士樂的村上春樹看見後,興起了為這些畫像動筆的念頭。隨著一篇篇隨筆的完成,以二十六位爵士巨擘的插畫、文字所構成的《爵士群像》終於誕生。這本書在出版後,獲得相當好的迴響,也讓兩人再度合作,出版了《爵士群像》(2)。

村上春樹的《爵士群像》系列,寫的是這些爵士樂手的生命歷程、以及他從這些大師作品中得到的體悟。這些隨筆,有別於一般人物側寫的死板與制式,完全就是村上春樹福至心靈的直覺反應。正如他於《爵士群像》(2)的〈前言〉所說,他總是突然的,想要介紹某一位樂手,在動筆前,他會欣賞這位樂手的作品,然後,在腦海中,寫出這篇文章的概略。對他而言,他所要表達的,除了這些人的宛如電影般的人生故事外,最重要的,便是融入他個人的聆聽經驗、以及情緒、心境等私密的東西。可以說,《爵士群像》系列,除可視為他個人專研爵士樂數十載的心得分享外,其實也著實反了他個人的心路歷程吧!

個人喜愛他在《爵士群像》中那篇關於邁爾士‧戴維斯的文章。寫的是他在失落之時,無意間到一間酒吧裡,與邁爾士‧戴維斯的音樂交會時,所產生的那些深層體會。那「深刻而痛烈」的音符,猛烈的跳動著,沒有任何療癒的作用。村上春樹的情緒,看似也被這樣的氛圍影響著,以至於最後,他完全沒有任何的痛苦了。毫無感覺的他,決定再點一杯酒,藉此加深自己的麻痺感。

村上春樹的音樂文章,寫的是音樂、以及個人複雜的情緒。這些充滿了複雜情感的音樂文字,交織成一系列令人讚嘆的書籍。村上春樹,將自己的靈魂,化做文字,成就了這個精采的爵士樂系列。

yueyuebookstore

本周五(9/16)晚間七點半,閱樂書‧沙龍講座,邀請里歐小酒館負責人黃韋嘉與小山郁美爵士三重奏,共同帶給您一個精采的爵士之夜。

線上直播請點此:http://live.fanily.tw/yueyuebookstore/160916/

★ 喜歡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O 粉絲專頁

(本文經合作夥伴閱樂書店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將靈魂帶入文字,來表達他對爵士樂熱愛:讀村上春樹《爵士群像》系列有感〉。圖片來源:Pascal Subti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