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183734798218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每年暑假總是有許多強檔席捲而來,然而今天暑假雖不乏口碑良好的片子,卻有不少沒必要的續集,或宣傳做得很好,但不符觀影後期待的大片,而「票房數字」就是最直接、最血淋淋的應證。來看看今年夏天你看了哪幾部電影吧!(責任編輯:李恬芳)

天氣漸漸轉涼,暑期的大片戰爭也跟著邁向尾聲,綜觀今年暑期檔電影在各方面的表現,美國網站 CINEMABLEND 整理出了「好萊塢在今年夏天應該學到的七件事」,另外也就台灣國片票房方面做一番檢討。

  • 不是每部賣座電影都需要續集

每年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賣座電影的續集,這個好萊塢慣例的撈錢手法在今年開始踢到鐵板。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和《出神入化 2Now You See Me 2)雖然都有著叫好叫座的首集,但大部分觀眾看了之後都會同意續集是多餘的,負面的評價也反映到了票房上。雖然以全球票房來看,這兩部電影都有獲利,但稱不上賣座大片。《ID4:星際重生》的全球票房雖然高達 3億 8233 萬美元,但它的預算同時也高達 億 6500 萬。好萊塢該開始好好思考,是不是該繼續幫每一部賣座電影製作續集。

  • 但是有些續集值得等待

今年夏天也有相當優秀的續集作品。《海底總動員 2:多莉去哪兒》Finding Dory)是 2003 年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的續集,製作團隊保留了許多前作的元素,但仍創造了屬於它本身的獨特性。如果製作團隊能確定觀眾會期待這部電影的續集,又願意花心思確保它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時,這樣的續集才值得被拍攝。

  • 獨立故事依然是可行的

《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Star Trek Beyond)雖然是系列電影的第三集,但它幾乎跟前作沒有任何關係,也沒有為下一集埋下任何伏筆,它是自成一格的電影,不需要多去思考故事該如何延續下去。在這個系列電影和電影宇宙充斥的年代,片商應該多製作有獨立故事的電影,多專注於眼前的故事,而不是未上映就先考慮下一集。

  • 有大量粉絲的電影是不能亂碰的

保羅費格Paul S. Feig)的《魔鬼剋星》Ghostbusters)不是一部特別優秀的電影,但是也沒有上映前原作粉絲所批評的那麼糟糕,然而這些粉絲製造出來的大量負評,大大影響了它的票房表現。這個案例可以給總是在重拍和翻拍舊作的好萊塢影人一點提醒,不要亂碰那些有大量粉絲的老電影,多花點心思開發新故事吧。 

  • 諷刺作品可以帶來票房收益

不知道是否因為正逢選舉年的關係,觀眾比較能夠接受社會與政治題材,今年夏天兩部諷刺作品《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The Purge: Election Year)和《腸腸搞轟趴》Sausage Party,台灣未上)都有著良好的票房。《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收益是預算的10倍,《腸腸搞轟趴》則是今年夏天最賣座的喜劇。好萊塢該謹記,這類「有話想說」的電影是仍然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 宣傳決定首週票房 口碑決定接下來的票房

《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有著非常亮眼的首週票房,但是從第二週起,票房的增長就減緩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自殺突擊隊》有非常棒的宣傳,讓觀眾一上映就迫不即及待跑去看,但是等到第一批觀眾看過之後,負面的口碑也跟著流傳出去,影響了後面的票房成長。把電影本身做好才是當務之急,好電影自然會有人觀賞。

  • 暑期大片仍未滅亡

雖然有著許多讓人失望的作品,但是好萊塢的暑期大片仍未滅亡。《美國隊長 3 :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不僅在爛番茄有 90 % 的優良口碑,全球票房也超過 10 億美元。《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的存在,讓人可以樂觀的期待下一個夏天到來。

  • 台灣部分:暑期檔國片票房表現低迷

台灣方面,夏天往往是強檔國片登場的時候,然而,截至 月 28 日為止,今年度的暑期檔國片:《樓下的房客》(3563 萬)、《六弄咖啡館》(2025 萬)、《極樂宿舍》(331 萬)、《大顯神威》(389 萬),台北票房的表現都稱不上大賣。 

自 2011 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起,每年夏天都有國片全台票房破億的記錄即將中斷,台灣影人該好好思考明年要如何突破困境。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好萊塢在今年夏天應該學到的七件事〉;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青春國片熱!為什麼《六弄咖啡館》無法締造《我的少女時代》、《那些年》的成功?

DC怎麼了?《自殺突擊隊》強勢出擊,爛番茄評價卻只有31%

【趕快收進電影片單】BBC 票選 21世紀必看電影前100名,台灣導演也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