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chael Wu
經過了遊學的洗禮,我對美國生活充滿憧憬,一直在找尋交換學生的機會。Winnie 和我都在學校國際事務處幫忙,順便了解許多出國進修的資訊。我們得知學校每年有固定的交換學生名額,於是開始著手準備申請資料。
首先要先經過校內評比,評比項目每間大學不同,但大致上都包括在校平均成績、語言能力、優秀表現(如競賽獎項、社團活動等)。我的在校成績與語言能力只有中等,還好大學積極參與社團跟競賽,在優秀表現上加分不少。
通過了校內評比,申請文件會送至交換學校進行評選。我們總共申請了三間學校,一間在西班牙,兩間在美國。
最後錄取西班牙與美國的一所學校,我們選擇了美國的學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在地圖上看到…學校有個湖!
Tips:關於姊妹校與非姊妹校
不少台灣的大學與國外大學簽有姊妹校合作,若至姊妹校交換學生,相關費用常有減免。但即使申請到非姊妹校的大學(如我們所錄取的學校),也可能因雙方簽有「備忘錄」而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補助。申請前可向台灣的校方詢問清楚。
為何申請交換學生?
回到主題,個人認為,大學時期,申請交換學生可能會延後你畢業的時間,但如果抱持的心態開放且積極,離開舒適圈親身體驗海外生活,這樣的經驗絕對值得!
除此之外,參加交換學生還有以下「現實」的好處:
1. 雙學位
有些學校提供交換學生學分抵免,除了母校的學位,還能拿到美國姊妹校的學位(常見的是 MBA 學位)。部分案例是:除了不用延後畢業,還多了一張文憑。
2. 入學門檻相對低
美國大學對於交換學生的審核嚴格程度,沒有留學生高。你的語言能力只要能應付日常對話即可。但美國大學很重視課外活動,除了課業之外,多參與社團活動與競賽能幫助你提高錄取率。
3. 留學跳板
如果你有意留學,先成為交換學生能讓你先熟悉環境。藉著交換學生期間與教授建立關係,為留學鋪路。你在交換學生期間所修的課,通常也能抵免之後入學的學分。
4. 獎學金補助
交換姊妹校通常有學費減免,母校與教育部也提供許多獎學金給交換學生,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經驗分享:如何準備申請資料?
如何在眾多的申請書中脫穎而出?個人心得是,你的申請書一定要與眾不同,除了內容之外,最好連包裝都做得像故事書一樣,圖文並茂。
我的申請書包括下列幾項重點(check list):
1. 封面(Cover)
第一印象很重要,吸引人的封面能大大地加分。我是用該校校園與活動的圖片,藉此拉近彼此的距離。多年前還沒有圖像編輯軟體,現在你可以用免費的圖像編輯軟體輕鬆創作封面。
2. 索引(Index)
加上精準的索引,能讓你的申請書看起來很專業,審閱人員也容易找到需要的內容。
3. 申請表格(Application form)
個人基本資料,聯絡方式。學校通常有提供制式表單供填寫。
4. 在校成績單(Transcripts)
成績單記得翻譯成英文。
5. 英文能力測驗成績單
有些學校有最低錄取標準,需提供合格的英文能力測驗成績單。
6. 自傳(Autobiography)
如果你能描述人生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後來如何解決,可以幫你的自傳加分。
7. 讀書計畫(Study plan)
提供你參加交換學生的動機,若沒有其他特別的想法,可以專注在學習英文與體驗文化上。
8. 推薦函(Recommendation letter)
推薦函內容能描述你的人格特質,最好請與你熟識的老師們幫忙。「熟悉」比「大咖」更重要。
9. 證照及活動照片(Licenses and activity photos)
美國很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建議把你所有參加過的活動與競賽的相片精選放入申請書中。
交換學生補助
相較於留學獎學金的競爭激烈,交換學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不少補助,每間學校的作業要點不同,你可以參考各校簡章辦法。
1. 姊妹校學費減免
美國大學的學費分為學分費(Tuition)跟雜費(Fees),學分費根據公私立學校與科系不同,平均 1 學分約 $250-900(約台幣 7,800-28,270 元)。雜費則包含圖書館、學校交通工具、學生組織、體育設施、保險。交換學生一般不用付學分費,所以你可以多修課。
2. 學海飛颺
教育部獎助經費,每年各校編列的預算不一定,補助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原則,每人最高可以補助新台幣 30 萬元,補助項目包含學費、生活費、來回飛機票。學校也會針對居住區域的消費水準,調整補助金額。
3. 學海惜珠
與學海飛颺補助一樣,但對象是清寒家庭學生,補助金額依照當年經費預算調整,沒有補助上限。
4. 就學貸款(海外研修費)
只有學海獎助金是不夠在美國生活一年的,如果你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可以考慮台灣銀行就學貸款中的海外研修費。一年最高貸款金額是新台幣 44 萬元,但條件是修讀雙聯學位或為教育部學海之獲獎學生。
行前準備
找到交換的學校與完成獎助金申請後,記得以下的行前準備。
1. 修完畢業學分
如果你的姊妹校不提供學分抵免,在你出國前利用寒暑假,盡量多拿課。把畢業學分都修完了,到國外會比較沒壓力,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課。美國大學不會強迫學生選修本系的課,所以我交換學生期間,選了許多有趣的課,例如地理課(我後來後悔了,因為要記很多地名><)、電腦概論(只要有關電腦我都有興趣)、保齡球課(每週最期待上的課)。
2. 先找到住所
很多出租公寓提供線上預約,先找到住的地方,可以為你省下飯店的費用與找住所的時間。一般出租公寓都要簽約一年,所以要謹慎選擇,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為了回到家後有安靜的休息時間,也建議避免住在夜生活太過「豐富」的區域,同學會的學長姐能提供你最佳的建議。
3. 帶大同電鍋(!)
前輩在出國前指點我們帶個大同電鍋,結果真是最棒的建議。耐用又耐操,有了這個鍋在國外什麼都能煮,真的太神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取一個英文名字?我們都搞錯重點了 不會英文照樣闖蕩歐洲、簽合約!關鍵就在朝目標前進的「膽識」 被美國教育拒於門外,台灣留學生的反思》原來我只會唸書,根本不懂人生
更多換日線好文推薦: 為什麼大學的你,應該找機會參加遊學團?──我的遊學之旅,留美生活第一步
責任編輯:吳玲瑄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 CROSSING 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實用經驗分享:如何申請美國交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