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節目的創意和品質(不只是預算)把台灣、大陸甚至日本,都甩得遠遠的。台灣娛樂界不斷在檢討,大陸人也在檢討,但他們買過來重製的中國版,都超紅超好看。其中,《花樣姐姐》請來了林志玲,她是賣點。她因該劇的新聞好多,現在很多人甚至直接叫她「花樣姐姐」。
談及綜藝的火爆,繼《我是歌手》之後,《爸爸去哪兒》、《兩天一夜》、《咱們結婚了》、《Running Man》《花漾姐姐》、《真正的男人》 相繼被各大電視台引進,韓國綜藝有望成為繼韓劇、韓國流行音樂後,中國觀眾的新寵。
但為什麼每次韓國稍微火一點的綜藝節目,就會被中國引進加抄襲,難道中國就不能自己研發出好一點的節目嗎?!
為什麼引進韓國的綜藝節目可以這麼夯?
韓國綜藝節目之所以能在中國走紅,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韓有相近的文化,節目也更貼近中國人。
以「好聲音」為代表的歐美節目,雖然也有固定的收視群體,但畢竟還是從歐美的流行文化體系出來,而且內地電視台過度集中引進選秀節目,也造成了觀眾的收視疲勞。
此外,韓國編劇也很強大,他們一般都有十幾年的經驗,腳本詳細到會預估出嘉賓可能會走的某條路。這些,都能給國內的製作團隊提供非常好的幫助和指導。
其實,他們也不是沒有自己的節目。正在浙江衛視每周六晚熱播的《出發吧愛情》是一檔明星夫妻戶外真人秀。在這個節目裡,華少不再是主持人的角色,而是首次身挑導演和制片兩大重擔——這也最接近韓國綜藝節目 PD 的角色。
不過,主持了 10 年電視節目的華少在新節目製作中還是會覺得一個頭有兩個大。每一天,他都在糾結怎麼跟外景地各方面打交道、遊戲環節怎麼設置才好看、突發意外怎麼辦、明星有情緒如何安撫……我們沒有經驗,沒有口碑,直接上,是很難被大眾所接受,這才是為什麼要從韓國引進了。
還要一直引進韓國的綜藝節目嗎?
現在的中韓合作是雙贏的,借鑒優點,模仿學習,從而創新;而韓國藝人也是比較多,擴大市場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新的機遇。因為現在中國的娛樂產業還是落後的,所以在娛樂剛開始覺醒的時候適當拿別人的借鑒一下是沒錯的,但是這絕不是長久之計。
創新是一個產業的靈魂,複雜多變的娛樂業更是如此。總體來說,中國的媒體人還是膽子太小了。上有光電總局,下有數億觀眾,怎麼能保證飯碗不丟,還是媒體人正在經受的問題。
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的影視戲劇文章請加入我們的 [email protected],或是到粉絲團按讚喔!
延伸閱讀:
從路邊書店到驚艷上海灘》鍾書閣:有一點誠品的氣質,和五星級旅店的「狂」
不只山下智久,櫻井翔也有妹妹:你可能不知道的日本明星兄弟姊圖族譜大解密!
讀中文系被問到這 13 個問題,絕對會氣到中風:除了當老師你還能做什麼?
動物方城市之後還有!《多莉》、《熊貓》領軍,2016 動畫片大盤點
絕對不是花瓶》人美、又有天使美聲的韓國女團 10 個成員:唱功真的很厲害
(全文由 微信上的中國 授權刊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