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我是歌手》正式開播,八位歌手輪番亮相,而信則作為壓軸出場,這個壓軸的位置不管是人為還是天意,從效果來講,還是對的。

《我是歌手》來到第四季,參加節目的歌手,因為有了前三季的參照,也都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首期節目並沒有出現太多壯懷激烈的場面,大部分歌手很明顯是在為後面的比賽蓄勁、留力。除了信。

不是《死了都要愛》,也不是《燒燒的寂寞》和《狂風裡擁抱》,或者因為信的翻唱而被更多大眾歌迷所知的《如果還有明天》,以及樂團時期的《北京一夜》。第四季首期《我是歌手》裡,信唱的是一首《集樂星球》專輯中的作品《告別的時代》。不算太過流行到大眾耳熟能詳的程度,但也不是一首完全陌生的作品。當然,通過信標誌性的聲音唱來,陌生也會變得熟悉。

在前七組歌手大部分追求穩紮穩打的情況下,信最後壓軸出場。作為一個搖滾范兒的歌手,不得不說信的現場發揮,一直存在著不太一致的情況。這種不太一致,和歌手本人的狀態,以及現場的音響等等,都有一定的關係。畢竟,相比那些在一個跨度很小的範圍裡表現的歌手,信超寬的音域,以及極強的縱深感,有時候確實會對實力和細節有著太高的要求。

而這次在《我是歌手》首期的現場,信卻有著超水準的發揮,如果這只是一首錄音室的演繹,或者還不讓人意外,但是由於這是一次 One Take 的現場演繹,考慮到歌曲本身的難度,音域寬度等等元素,也可以說這是一首在比較高起評分基礎上完成的作品,起點很高,但到達終點也非常順利。

相比錄音室版本的演繹,實際上信在《我是歌手》的現場,還是對《告別的年代》這首歌的處理,有了一些細節的微調。不同於專輯裡那種從一開始就任由情緒流淌的發聲,偏大在《我是歌手》的一開場裡,用的是一種更凝重和凝練的處理。這不僅讓整首作品的氛圍,更貼合這段歌詞壓抑的主題,在現場的範圍裡,也能最大限度讓信的聲線,形成一種密度比較高的質感,尤其是能夠體現出他細節處的冷金屬音色。

即使是第一段的副歌,信也並沒有完全發力,讓熟悉他的歌迷,甚至覺得有些過於克制。但這種循序漸進的處理,反而更像是汽車加速的過程,通過減檔來為下一輪的提速,積聚更為強勁的動力。與此同時,在音樂的角度裡,這種將一首歌曲作為一個完整的部分來處理,而不是機械化的主歌抒情、副歌爆發,第二段繼續主歌抒情、副歌爆發的演繹,要有層次感的多。

第二段的華彩部分,預料之內的出現了信標誌性的即興高音,即使是在一個現場的環境裡,即使是在一個有可能一輪就要因為排名末尾被淘汰的賽制裡,進入音樂世界的信,最終還是將自己全部拋了出去。尤其是尾聲部分超高音的金屬嗓,就說明他還真不是那種扯開了嗓門直接上去的歌手,除了天賦之外,還是有一定技術作為起碼的推力,即使在至高點的時候,也不會給人一種滿到超載的感覺,一些咽音和真聲技術的處理,也讓歌曲顯得更有光澤和層次。

另一方面,其實你可以在抽離信的歌聲之後,再去想想《告別的時代》究竟是一首什麼樣的作品。其實這首作品如果交給一個普通歌手來演繹的話,他可能就會處理成一種民謠,或者苦情范兒的主流情歌,只會在一個比較平板的音調裡,抱怨、愁悵和傷感。而擁有金屬搖滾嗓的信,則完全是通過人聲的再創作,實際上提升了這首歌的音域和縱深,從而讓一首小情歌,唱出了爆裂的效果,也算是演唱改變作品的一個例子。即使你不喜歡高音,即使你不喜歡大嗓門,也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

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的影視戲劇文章請加入我們的 LINE@,或是到粉絲團按讚喔!

你可能還會想看:

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一回合:徐佳瑩、李玟、趙傳、信》徐佳瑩最強黑馬奪下第一名

天啊!是時代的眼淚》當年台灣的電視劇真的很好看:麻辣鮮師、流星花園、三立系列

林心如、陳喬恩去中國都拍了什麼戲?評析 5 個女星在中國劇壇的地位與發展

在看了《花千骨》之後,這些霍建華的戲你應該補起來了!

(本文由愛地人授權刊載,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