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引言》:曾經走訪三一九鄉多次的我,因為是愛吃一族,臺灣街頭巷尾各式小吃,總逃不過我的美食雷達;但遇到美國的史密斯夫婦,他們的老饕等級讓我完全甘拜下風。他們此行特別為了臺灣小吃而來,事前更做足準備,不僅讀遍所有介紹臺灣的英文資訊,甚至還找到在臺生活的外國人所寫資料,這些資料通常被轉貼在國外網站,我們在臺灣不太會知道。這也讓我發現臺灣小吃的國際化,其實大有可為!
史密斯先生曾是華爾街的金融神童,史密斯太太則是行銷顧問講師,兩人於退休後開始環遊世界。他們一貫的旅行哲學是,每次造訪一個地點,不會選擇大飯店的料理,而是找到懂該國飲食全貌的美食達人(Foodie),帶領他們品嘗當地飲食;此外,希望找到帶領他們行走自然的健行嚮導(Hiking guide)深入探訪造訪的國家。他們總是說:「We walk more because we want to eat more。」(走更多是為了想吃更多。)
尋著臭味而來⋯⋯
想吃臺灣的國民小吃,那就從臭豆腐開始吧。大多數老外一聽到臭豆腐,通常是兩手一攤,隨即捏著鼻子、搖搖頭,快閃離開。這對來自美國賓州的夫婦卻十分享受這道美味。我帶他們去的是民生社區新東街附近頗知名的鴻金寶臭豆腐。他倆都愛吃辣,小小一盤臭豆腐,配上蒜蓉辣醬油,兩人邊吃邊猛點頭跟我說,這食物完全超乎他們想像:「聞起來臭,吃起來不臭,外酥內軟,很特別的體驗。」
「為什麼中間要挖個洞呢?」他們指指臭豆腐,表情困惑。
「可以放入泡菜,跟臭豆腐一起吃,口感特別好。」我還不忘提醒,一定要沾蒜蓉辣醬油,才夠味。
沒想到,來臺灣嘗的第一個國民小吃,就讓史密斯夫婦笑逐顏開、頻頻點頭。行程才剛開始呢,我對他們開了個玩笑:「如果想好好吃臺灣美食,需要有四個胃。」
「哇,四個胃。」史密斯夫婦噗哧笑出。
在說說笑笑中,我們來到臺灣最知名的觀光夜市——士林夜市。這也是史密斯夫婦最想體驗的景點之一。
我事先提醒,若想遍嘗各種小吃,兩人合吃一份即可,這樣胃才有空間再吃別的食物。史密斯夫婦點頭如搗蒜,一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
我們從士林夜市的廟口開始,胡椒餅的香氣撲鼻而來。綠色的蔥末和豬絞肉混合包在一起,餅皮加上芝麻,放在爐火上烤,香氣四溢。根據我多年帶外國旅客的經驗,不由分說,立刻建議他們吃吃看。
從老闆手中接過剛烤好、熱呼呼的胡椒餅,裝在紙袋內,小小一顆,讓史密斯夫婦咧嘴而笑,「蔥香與鮮肉結合得太棒了,外皮香酥不油膩,裡面多汁!」說完又咬了一口,吃得很滿足。
為了讓他們體驗最真實的在地人生活,我說:「在臺灣逛夜市可以邊走邊吃。」他們很快學了起來,拿著胡椒餅邊走邊吃,東逛逛、西晃晃。
接著來到蚵仔麵線攤。老外通常不愛湯湯水水,沒想到這對勇於嘗鮮的夫婦竟然一屁股坐在硬硬的圓板凳上,端起碗公就吃。吃完蚵仔麵線,他們又陸續吃了大腸包小腸、水煎包。我特別介紹水煎包有肉餡及高麗菜餡兩種口味,他們各買一顆嘗鮮,還不忘拿起一旁的辣椒醬往水煎包上倒。
「臺灣的辣椒醬很好吃。」他們異口同聲表示。
他們果然有備而來,一口吃香腸、肉捲、豪大大雞排,該吃的都吃到了。他們尤其對比巴掌大的雞排印象深刻,直問怎麼做到的。「因為臺灣人把雞排拍得很薄。」我邊用手示範邊解釋,臺灣人在雞排裹麵粉下鍋油炸前,會不斷拍打,愈拍愈薄,也愈拍愈大片。
離開士林夜市的最後一道小吃,我帶他們前往老字號的「我家冰果室」吃芒果雪花冰。臺灣在地黃澄澄的愛文芒果和雪花冰融合,加上牛奶,滋味濃醇又香甜。他們想起之前喝木瓜牛奶時,我提到臺灣人喜歡把各種水果跟牛奶一起混搭,製造出不同的風味,「真的很好吃呢。」看他們吃冰的過癮表情,芒果
雪花冰顯然把史密斯夫婦的心慢慢融化了。
外國人最好奇的事 臺灣人都只滑手機,不交流嗎?
史密斯夫婦於太魯閣住宿一晚,隔天早上看到我時,迫不及待跟我分享。昨晚在飯店內用餐時,看到鄰桌一家四口每個人都低著頭,邊吃東西邊滑手機,互不說話。這一幕,讓他們印象深刻。「臺灣人都這樣嗎?來到這麼美麗的地方,環境舒適,視野也很好,應該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心情,怎麼都不聊天呢?」他們不解。其實不只一位外國旅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只能惋惜地表示,無論在自然景點、餐廳用餐或捷運、公車上,低頭族在臺灣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許多人已經逐漸忘卻,享受生命的重點,其實是在當下瞬間,而非在網路世界。
延伸閱讀:
別再輕易說台灣是鬼島!在外國背包客的眼中:「台灣是個打破所有偏見的幸福國度」
(本文由時報出版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