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20492_7f2d42112c_o

文/張苡絃

2014年六月,台北市中心因為電腦展整個熱鬧了起來,路上多了很多新鮮的異國臉孔,忠孝東路上擠滿了黃黃的計程車。

但電腦展對我的意義無關乎科技與經濟,而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朋友來訪。

兩年前的中東之旅,認識了在巴勒斯坦地區經銷IT產品的Jihad。雖然只有短暫三天的相處,但是密集的生命故事分享,融合著千年歷史愛恨情仇與百年政戰糾葛的歷史交流,讓我們成了忘年之交,也讓我和巴勒斯坦結下不解之緣。

Jihad ,中文翻譯成「聖戰」。

多年前到馬來西亞旅行,那時,世界還沒從九一一的傷痛中平復。我在布城參觀一座清真寺時,一位寺堂工作人員塞給我一本厚厚的手冊,我都還沒能讀懂幾個字,他就開始跟我介紹起「Jihad」。他說,九一一是Holy War,是穆斯林的宗教義務。我無意與他爭辯,只能佯裝還有下個行程要趕,匆匆離去。

爾後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Jihad」,也多半與參與恐怖攻擊的Jihadist(聖戰份子)有關。

但是,這位來自巴勒斯坦的Jihad,卻是我見過最溫文儒雅的一位紳士。

兩年後,我們在台灣又重逢了。世界進步得這麼快,通訊、交通都發達得不得了,重逢的感動仍是一絲不減。

Jihad說,上次他來台時,在機場被困住好久,因為機場人員找不到巴勒斯坦。這次,雖然還是花了一點功夫,但是通關順利多了。他還驕傲地說:「那位機場人員說,他在機場工作這麼久,我是他第一個看到的巴勒斯坦人!」

我和他在光華商場走著,隨意看看,他幫女兒買了一隻hTC手機。我們穿梭在宅男間,他為光華商場大樓裡兩間書店興奮不已(但我沒跟他說,那兩間書店,一間賣漫畫、另一間賣言情小說)。他說,他想念人們還捧著書讀、拿著筆寫信的舊日子。

那一幕,很超現實。

分別的這兩年,巴勒斯坦成為了聯合國的觀察員;美國官方與媒體也開始表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教宗拜訪了伯利恆;上星期,西岸的法塔和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決定聯合組成新政府。

雖然越來越樂觀,但是,隔離牆仍在,水源仍然被控制,檢查哨附近巴國抗議學生被射殺的事件仍時有所聞,屯墾區仍在興建中,耶路撒冷問題無解,海外七百萬的難民歸國遙遙無期……

「至少,看起來是個國家了啊。」我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他。

你要跟我換嗎?台灣雖然不被世界認可,但是你們有自由、有人權。看看巴勒斯坦,世界上有 138 個國家承認我們是個國家,但是,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被佔領著的國家。在海外漂流的難民比國內的居民還多,人民沒有遷徙自由,很多家人分散在加薩走廊與西岸、無法相見,我們的主權與人權在哪兒?說真的,我寧可跟你們交換。」

我們坐在台北新地標松菸誠品的一樓咖啡館交換這兩年來的變化,周圍的人們抓緊週末,享受垂手可得的小確幸。

Jihad是什麼意思呢,Jihad?」我問。

「我能明白妳的困惑。很多人以為Jihad只是對外的抗爭,但是對我來說, Jihad 真正的意思是成就、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所有的內在掙扎,是自己和神拉扯的過程。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奮鬥、努力去達到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每一個穆斯林的宗教義務。」

隔天他離台,縱使已經練習過那麼多次再見,面對分離還是一樣不知所措。

祝福你,我的朋友。

(寫這篇故事的同時,以色列與哈瑪斯正在交戰。西岸的朋友憂心著加薩地區家人的安危,特拉維夫的朋友的生活中則是警報聲不絕於耳。)

延伸閱讀:

不希望被歧視,卻又總是歧視別人的台灣人

真實日本才沒有台灣好!令人討厭日本的 12 件事

外國人看台灣優缺點:日本人覺得台灣較沒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

零存款、勤休假!挪威人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

Capture 01(本文由張苡絃授權刊載,摘錄自沐風文化《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Facebook 粉絲專頁:人助旅行首圖來源:drvolisce,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