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外志工的,大部分都是女孩兒。
不知道是因為女生對這部分的議題比較有興趣,還是因為社會給男生較多的經濟壓力,在海外做志工,女生的比例比男生高很多,我辦的海外志工分享會,聽眾群也常常是萬紅當中一點綠,好幾十位女生當中,僅只有一兩位男性。
女生,出門在外會遇到的問題跟男生很不一樣,其中之一是,要如何面對異文化的性別界線,以及令人不舒服的肢體接觸。
聖露西亞是黑人國家,黃種人在這裡非常顯眼,所以走在路上,非常容易引人注目。並不是結伴同行就沒事,即使我跟當地同事一起走,也總是有很多蒼蠅不停飛過來。
兩年的海外生活,每天都會面對不同的當地男子搭訕,有的經過妳身旁誇張的擠眉弄眼,或是發出很大聲的「啾」隔空獻吻。我有時候當作沒看到置之不理,有時候也會覺得惱人不愉快。同事告訴我,當地男性對當地女性也是如此,再加上我是外國人,當地男性會更有興趣。
有一天我在健康中心向候診的民眾做衛教,門口走進來了一個男士,手舉起來跟我說 "Hi!" 我也舉起手回禮,非常突然的他抓住我舉起的手,往手背親了下去,我突然失控的尖叫,接著轉身跑回辦公室,哭了起來。
男子在我身後說,「我只是跟你打招呼而已啊!」好像錯的人是我,會錯他的好意,可是我在當地生活很久了,我很明白當地人打招呼不會親手背。
許多壓力堆積,每天太多無禮的搭訕、讓人不舒服的眼光掃視,這個手背上的親吻讓我瞬間抓狂。
我當地的主管,叫我進辦公室。她先安撫我的情緒,接著告訴我:「哭,是沒有用的!要義正嚴詞的告訴對方,他的行為舉止讓妳不舒服,必須要為自己反擊回去!」
我後來反省,我哭,是因為生氣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也哭,為什麼自己這麼掉以輕心讓對方得逞,也哭是不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我沒有辦法處理這麼多情緒,所以失控。
傳統的教育讓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尤其是在面對不同文化習俗,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生氣,讓許多女孩遇上類似的事件跟當時的我一樣不知所措。
女孩,如果對方讓妳不舒服,一定要制止對方的動作,告訴對方妳不喜歡,態度堅定。即使對方的文化跟自己不同,不要勉強自己去接受他人不適切的肢體接觸。
如果已經發生了,有些事情就是發生了,不要怪自己,告訴自己這不是妳的錯,冷靜下來,想想妳要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不論是要再跟當事人溝通,或是妳仍在不舒服的情緒當中,不希望再與之接觸,都是妳自己的選擇,沒有所謂對錯。
有的時候,事件不一定發生在當下,更延續在事件之後。很多女孩幸運地可以獲得家人朋友的支持,願意以開放接納的態度,一同討論事件。有些女孩則沒這麼幸運,妳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是不是妳想太多?人家才沒這個意思。」、「這也沒有很嚴重吧,妳又不是被怎樣。」這些語句都是在否定對方的情緒,當事人不會因此得到安慰,反之會感到更多的不舒服及傷害。
還有最常聽到的,「如果妳不舒服,妳為什麼不反抗?」
受害者問過同樣的這句多少次,「我為什麼不反抗」,「我怎麼這樣就讓對方得逞?」、「我是白癡嗎?」、「我是笨蛋嗎?」,我自責,罪惡,我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很簡單的一句話,也不是惡意,由他人的口中這樣問出,或許是基於關心的立場。但這句話,更有質疑,質疑我的脆弱,質疑我是不是自願的,質疑會不會根本是我誤會了,所以我不反抗。
事件有這麼嚴重嗎?他又不是強暴妳,有這麼大的創傷嗎?有人會問。
所有的性騷擾都是不應該被允許的,也因個人的感受性對當事人留下深深淺淺的陰影。如果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願意告訴你她心底的秘密,你可以聆聽、相信、尊重,記著這不是她們的錯,肯定她們願意述說的勇氣。
請不要這麼做,不要告訴她們把這件事忘記;不要說已經發生這麼久了,為什麼現在忽然來困擾妳;不要說妳為什麼不反抗?人面對恐懼通常會僵硬;不要問她們為什麼不早點說;不要告訴她們「應該」要作一些什麼;不要強迫她們去說或是去面對。
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風險,有些風險不是我們可以去預防的。
有人說:「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讓壞事不會發生,讓任何人在妳面前都會變成好人。」這樣的說法,反而是苛責已經受傷的靈魂,讓受害者痛苦的想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會遇到不幸的事。
沒有人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總是有不幸的事件發生,希望我們能對受到傷害的人更多體諒。也希望自己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能冷靜堅定的面對。
延伸閱讀:
談追夢太虛無飄渺,一個人遠征南非的 Peter Su:旅行讓夢想更靠近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登,原篇名為:【海外志工】妳可能會碰到的異文化「肢體接觸」;首圖版權:達志影像;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