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和 Gigi Engle 一樣常常和自己對話嗎?別人總覺得這樣的你很奇怪,但其實你比他們聰明多了!

(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 Gigi Engle 為第一人稱編譯。)

「如果我是桃子思慕昔身體乳,我會在哪裡?」我在找我最喜歡的乳液時這樣問自己。然後就是:「啊哈!你在這,滾到床底下了。」

我很常自言自語,我說的不只是私下在自己家裡而已,在街上走路時、在辦公室、購物時我都會和自己對話。

「大聲」思考能幫助我將想法具體化,使我想通很多事情。

這也讓我看起來有點瘋癲,瘋掉的人會跟自己說話,對吧?他們會轉換自己腦袋中的聲音。如果你對著空氣抱怨,每個人都會覺得你是精神病患。

我確定很多人都看過我走在紐約市的街上然後想:「這個人病得不輕啊。」

對於自己看起來很像《魔戒》裡的咕嚕不斷握著戒指說 my precious 這件事,我抱持正向態度。

然而,這個笑話來自我在火車上遇到一個給我白眼、批評我的混蛋(順帶一提, I see you ! )

與自己對話,其實是天才的象徵

地表最聰明的人都會自言自語,看看偉大思想家的內心獨白,看看詩與歷史!

愛因斯坦與自己對話,成長過程中他不是個善交際的花蝴蝶,更喜歡自言自語。

Einstein.org 報導,他「習慣反覆小聲地對自己說話」。

你看吧?不是只有我這樣,我不全然是個瘋子,我只是非常聰明,哈!

與自己對話,讓你的大腦運作更有效率

一項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的研究中,心理學家 Daniel Swigley 與 Gary Lupya 假設與自己對話其實很有益。

我們都對這件事感到罪惡,是吧?或許我們應該大肆慶祝、研究一下這些好處。

在一個實驗中, Swigley 和 Lupya 給 20 個受測者物品的名稱(像是一條麵包或是一顆蘋果),請他們到超級市場裡找。

第一輪的實驗中,受測者必須保持安靜;第二輪時,他們在商店裡尋找東西時會反覆大聲說出物品的名稱。

根據 Live Science ,測驗結果發現,尋找物品時一直與自己對話會更容易找到物品,大聲說出物品名稱能激發記憶,讓遊戲更快、更確實地結束。

對自己大聲說話只有在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才有幫助

如果你想找某個東西,只有在你很熟悉它的外型的時候大聲說出東西的名字才有效。

你必須知道你自己在找什麼,否則,你只會讓自己很疑惑。

根據 Lupyan :跟自己對話不是一直都有用的,如果你不知道那個東西長什麼樣子,説它的名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讓你更難找到。然而,如果你知道香蕉是黃色的,有某種特定的形狀,說著「香蕉」 ,你的大腦就會活化這些視覺概念,幫助妳找到它。

換句話說,你不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需求、說出它的名字,就更有機會找到它。

透過自言自語,你像孩子般學習

baby 透過聽大人說話、模仿他們來學習說話,說話就是熟能生巧。

我們必須聽自己的聲音來學習如何利用它們。

根據 Live Science ,「自我引導的說話方式能幫助引導小孩的行為,比如引導他們一步步完成任務像是綁鞋帶,彷彿提醒他們自己要專注手邊的工作。」

想想你認識的那些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你沒看過他們玩玩具車或玩偶時跟自己說話嗎?

兒童透過談論問題能保持專注。

如果一個小男孩正玩著他的玩具車,他可能會說:「這台小車車可以開過車庫的門,但大卡車就太大了。」同時,他也會測試哪些車子能通過玩具車庫的門。

孩子透過說出動作與行為來學習,如此一來,他未來也會記得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說話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

跟自己對話幫助你組織思緒

當我自言自語時最大的幫助是,我能組織腦袋裡無數的瘋狂想法

聽見自己的聲音讓我精神放鬆,我就是自己的治療師:外部聲音幫助我的腦袋處理問題。

根據心理學家 Linda Sapadin ,對自己大聲說話幫助你驗證重要、困難的決定。「它幫你釐清思緒,知道事物的重要性,使你更好做決定。」

每個人都知道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說出來,因為這是「你的」問題,為何不自己處理?

自言自語幫助你達成目標

列出目標的清單然後達成可能會有點困難,也會讓你喘不過氣。

一直告訴自己目標是什麼反而是達成目標更有效的方式,如果你走過這些過程,每一步都會更輕鬆簡潔。

事情會突然顯得可行,對於深入了解問題你就比較不會憂慮。

就像 Sapadin 說的:

大聲說(出你的目標)能集中你的注意力,強化訊息、控制失控的情緒、避免分心。

這能調整你看事情的角度。

與自己對話代表你很獨立,像愛因斯坦「具有高度天賦,並在早年就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才能」。跟自己說話的人很熟練並只依賴自己來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我們這些「瘋子」是最有效率、最聰明的人,我們花時間再聽聽自己內在的心聲,然後大聲說出來,並以此為榮!

(資料來源:Elite Daily;首圖來源:Kacper Gunia,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