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詩
昔日革命眾英傑,黃花崗上好兒郎。
引刀一快展顏色,灑血頭斷魂不亡。
如今英傑俱何在?史書記錄皆泛黃……
且聽不才彈舊調,重為傳奇做新章!
1910 年 11 月 13 日,馬來半島的檳榔嶼,這裡在清末被英國殖民,不受清朝勢力的影響但當地的華僑人士眾多更有些因經商致富之人,關注著母國的概況並願意投入資源試圖振興國勢,因此成為革命黨人重要的活動據點,也就是在這天
一場會議正在進行。
(圖片為:檳榔嶼現名為檳城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觀光景點,圖片來源: Hagens_world,CC Licensed)
這場會議重要出席人包括:
中國同盟會會長─孫文
中國同盟會副會長─黃興
會長秘書─胡漢民
原清朝新軍,現任香港同盟會會長─趙聲
南洋富商─鄧澤如
會議的開始,氣氛顯得有些低沉。
孫文首先發言:「同志們,本會發動了 7 次革命(沒算興中會的 2 次),雖都失敗,革命已成天下大勢,我們再加把勁!定能推翻那滿清政府!」
大部分與會人士,沒能像往常振作起精神,4 年 7 次起義,沒有一次能傷到清朝筋骨,同盟會反倒越打越困乏,昔日支持者:會黨(黑社會)、華僑富商,最近似乎聽了革命就害怕,沒多少人像起初一樣願意捐錢捐糧搞革命了,就連昔日的會內同志,前陣子還搞了分裂,和同盟會分道揚鑣,重建光復會,甚至同盟會和光復會還各扯後腿,使原本就日漸萎縮的革命資源,更支離破碎。
「說到底,這禍還是孫先生惹出來的……」
與會人士不乏懷著埋怨的想法,當初要不是孫先生死扒著日本人給的 20,000 元捐款,堅持不肯搞財務透明,同盟會怎麼會分裂呢?就連黨內的第三號人物─宋教仁,對這次會議也興趣缺缺,似乎正暗自進行著什麼……
似乎感到會場氣氛不對,孫文的秘書胡漢民也發話:「孫先生說的不錯!我們雖歷經多次失敗,但鬥志不滅,看季新(汪精衛的字)前陣子,憤刺滿清官、壯寫絕世詩,那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正是我輩中人表率!激勵多少革命士氣……」
(圖片為:胡漢民,與汪精衛同為孫文的秘書,日後國民黨右派的領導人物)
聽著胡漢民激昂甚至語帶哽咽的發言,部分人似有所感,「是啊!我們倒也不是一盤散沙的互鬥,大多數人還是像汪先生一樣,隨時準備為革命犧牲的!」但也有小部分人,聽了這話,心卻直往下沉。
「唉,汪精衛幹嘛沒事要搞暗殺?還不是梁啟超那傢伙一句『遠距離革命家』說什麼,咱們革命黨只叫人送死,自己啥事不幹,結果才逼得汪精衛搞暗殺被抓說實在『遠距離革命家』的宣傳效應還在發酵中,現在大家都認為我們革命黨貪生怕死,把我們罵個臭頭……」
這時黃興說話了,「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漢民說得好!季新的確是我輩中人表率!本來我也打算學他,去暗殺一兩個清朝大官,不過孫先生卻另有計畫。那就是……我們將聚集同盟會所有力量,再發動一次起義!」
此話一出,就像投石入湖,立刻掀起在場眾人的漣漪!「還起義?」「要在哪裡起義?你有聽說嗎?」「投入所有力量?怎麼投入?」「這次起義還有勝算嗎?」
「大家靜靜!聽我說!」孫文壓下場內的喧鬧,然後說:「距上次起義一年多來,我知道大家意志消沉,經費募集日漸困難,響應者也逐漸減少,更有人嘲諷我們是『遠距離革命家』說我們是中國的亂源。
這些困難,我都知道可各位同志!還記得我們為何要革命嗎?不就是救中國於水深火熱之中!使四萬萬五千萬民同胞!能享受在民主共和的進步嗎?如今清朝勢力日薄西山,而革命卻已成燎原之勢!
只要我們能再添一把火!整個局勢將被我們翻轉!中國明天就會到來!所以!哪怕只有一絲成功可能性,我們都要持續發動起義!因為只要我們成功了!那將會是新中國來臨的時刻!」
無論先前想法與否,眾人的心隨著孫文的演講,沸騰起來了。
「我們的目標?」
「我們的理想?」
「只要成功了,新中國就來臨了。」
一旁的趙聲,站起來說:「我們廣東新軍的弟兄們,必共襄義舉!參與起義!」
鄧澤如則說:「我將在南洋號召僑民們,贊助資金,這次必定成功!」
(圖片為:趙聲,曾為清朝廣東新軍軍官,加入革命黨後曾參與「廣州新軍起義」,之後領導「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
(圖片為:鄧澤如,南洋富商,孫文在南洋地區的資金援助者)
黃興說:「這次我將親自率隊,參與整場革命!為了中國的未來!為了我們的同胞!為了完成我們的革命大業!可有人願意隨我?一同起義!」
「我!」早有人按耐不住,揮舞雙手表達自己得滿溢的情緒。
孫文趁勢說:「這次行動伯先(趙聲的字),為總指揮、克強(黃興的字),為副指揮,我們將號召同盟會的志士們加入『選鋒』的行列直接投入革命現場!起義的地點就選在……廣州!我們將在此給清政府致命的一擊!」
(圖片為:檳城的孫中山紀念基地,也就是昔日籌辦黃花崗起義的會議地點曾多次轉賣更換業主,成為今日莊榮裕)
「所以,克強他們還是要發動起義?」上海宋教仁正關心南洋傳來的彙報。「是的,而且由於這次克強的親自加入
聽說原本預計招募 500 的選鋒,竟擴增至 800 人,當然,也有人說孫先生熱情的演說有很大的貢獻。」
「光有熱情是無法成大事的。」提到孫文,宋教仁就顯得不那麼關心。
「孫先生還是挺有功勞的,他的演講為我們同盟會創造不少人脈,像南洋富商鄧澤如先生,就以自己在商界的影響力,為我們募集大筆資金,聽說孫先生還想要再去美國籌款,好讓這次革命資金能更充沛。」
即便底下的人頗為興奮,宋教仁對孫文的消息,還是不怎麼感興趣,卻問:「蔣翊武那邊的狀況如何?」「嗯?喔!說是盡快想辦法派人來協商。」
宋教仁陷入了沉思,他固然希望起義能成功,但依照過往「邊區革命」的經驗,恐怕結果還是不樂觀,其實若真的要一舉而竟全功,還是在長江中下游的重點城市發動「中區革命」如此勝算才……
宋教仁一聲長嘆:「唉~~~克強,我多希望可以與你並肩舉事!但你們的計畫卻太過冒險而躁進,只希望你一切平安……」
- 延伸閱讀:
【國父「們」的故事】同盟會篇 3:文青拿了槍卻不會用,造就最悲壯的第十次起義
【國父「們」的故事】同盟會篇 2:想革命就要厚臉皮!戰勝那些暗地嘲笑你的人吧
你知道天龍國有「市歌」嗎?小學生唱完〈台北市民歌〉才能背書包放學
(文章來源:金老ㄕ的教學日誌,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