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高跟鞋,是不是反而成為女性自我束縛的牢籠?女性能不能掙脫社會給予的框線,穿上一雙舒適的鞋子重新定義自己的性感。
文|王維玲 攝影|關立衡 圖片提供|Heavy Machine
設計師吳怡慧
1982年生,紐約FIT流行設計學院與佛羅倫斯Polimoda學院畢業。2010年成立Heavy Machine女鞋品牌,2011年獲選義大利《Vogue》年度Vogue Talent新銳設計師
「鐺!鐺」午夜12 點的鐘聲響起,灰姑娘這時才宛如大夢初醒地朝著幽暗的城堡外圍跑去,倉皇之間留下了一只水晶高跟鞋,最終王子正是憑著這只鞋找到了灰姑娘,拯救了她悲慘的人生,自此,兩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女性覺醒的時代,童話故事可不可以有另外一種版本?午夜鐘響,灰姑娘健步如飛踩著高跟鞋瀟灑離去,沒有留下鞋子,回到家後,灰姑娘決定不再重復過去的生活,起身反抗壞心的後母與姊姊,得回屬於她的一切,自己拯救了自己。
若是如此,灰姑娘腳上穿的鞋子品牌,一定是「Heavy Machine」,陽剛機械的線條、穩而舒適,甚至可以大步奔跑的鞋跟,將女性從纖細牢籠解放出來,重新定義「性感」不應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勇敢表達自己的主張。
充滿企圖與特色的「Heavy Machine」,2010 年由台灣設計師吳怡慧創立,嬌小的個子,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她看見許多女性為了穿上高跟鞋,讓自己的雙腳流血受傷,立志做出穿起來舒適又充滿個性的鞋子。
不同於傳統高跟鞋多以柔美的線條、高而纖細的鞋跟來突顯女性魅力,「Heavy Machine」用工業機器的剛硬線條創造出存在感十足、宛如重機械般充滿力量的大塊鞋跟,往上延伸至整體鞋身,大膽的結構色塊拼貼,吳怡慧要解放每個女性內心深藏的叛逆狂想,幫肋每個女性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
前衛大膽的Heavy Machine 一成立便備受矚目,不但在2011 年榮獲義大利《Vogue》年度Vogue Talent新銳設計師,自品牌創立第2 季起,業績成長率就高達100%,2014 年的年營收成長更上看75%,除了台灣之外,銷售據點更擴大至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泰國,甚至是杜拜等中東國家。
- 建立獨特的品牌精神 自信勇敢,解放女人心中的叛逆
高跟鞋的義大利文是「Stiletto」,即一種刀刃很窄的匕首。對女人來說,高跟鞋就像一把征服男性的性感匕首,何嘗不也是殘害自身的致命武器?
吳怡慧看過許多因為長期穿著高跟鞋會導致腰椎和頸椎受損、拇趾外翻的女性,即使咬著牙忍受疼痛,卻還是捨不得脫下會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優雅性感的鞋子。
吳怡慧很了解女人內心對於追求美麗的欲望,從小看著媽媽穿著高跟鞋的美麗姿態而心生嚮往,長大之後才發現身為扁平族的自己根本無緣穿上這些高跟鞋,看著櫥窗裡一雙雙閃爍著誘惑光芒的鞋子,她更加疑惑:所謂的時尚,難道只能藉由物化女性的身體,傳達社會對美的價值?
「我們想傳達,你不需要優雅,而是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這是吳怡慧創立品牌的初衷,也是Heavy Machine 的核心精神,讓女人的雙腳不再血跡斑斑,而是能夠自信地大步踏出俐落步伐。
桔子果醬色的「懷舊情節」(Retro Story)正面看來是乖巧復古的包鞋,從側面看來卻大有玄機,三角鞋跟不只樣式新穎,更能夠完美支撐腳跟和腳的中部,不讓全身壓力集中在前腳掌。
喜愛建築、藝術的吳怡慧也從中汲取設計靈感,名為「保羅」(Paul)的作品向立體派大師Paul Klee 致敬,鞋跟部分就像一個小型立體建築,幾何的色塊結構組合充滿流動的韻律感。
有著一身湖水綠的拇指姑娘(umbelina)、性感十足的熱粉紅機器腳(Robot’s Feet Fuscia)、低調高貴的黑Style for Woman色微小巨像(Petit Colossus),在吳怡慧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中,每雙鞋子都擁有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引領每個穿上鞋子的女性開創自己的生命故事。
- 在創意與生產中找到支撐點 Made in Italy,瞄準精品消費市場
看著鞋跟高度動輒12 公分起跳的高跟鞋,大部分的人會忍不住質疑,這麼高的鞋子,穿上去怎麼可能舒適,遑論自在的跑跳?但是一旦穿上,卻往往會被鞋子的舒適輕盈所征服,這就是Heavy Machine 的魅力所在。
大學念的是服裝設計,吳怡慧一開始其實對鞋子的設計生產一竅不通,她和另一位創業夥伴一開始懷抱著美好想像創作了許多造型特殊前衛的設計,但是許多工廠一看到設計稿,就直覺不好做,或是擔心市場接受度而拒絕生產。
吳怡慧才發現,不同於只要一塊布、一把剪刀、一台縫紉機就能自行設計製造的服裝,鞋子的生產比想像中複雜昂貴,即使是同一個款式的鞋子,不同的尺寸下就有不同的鞋跟高度與楦頭,每個尺寸都必須重新開模生產,所耗費的時間與成本驚人,花了許多時間反覆修改與溝通,才有工廠願意接單生產。
為了在天馬行空的設計創意與現實可行的製造技術中找到平衡,吳怡慧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Polimoda學院進修鞋包設計,透過在義大利的經驗與人脈,吳怡慧在2012年,將鞋子的生產製造鏈全面移往義大利歷史悠久的手工製鞋區Veneto。
雖然在義大利生產會墊高生產成本,但是卻能夠大幅提升自己的品牌質感,跳脫低價位品牌的紅海競爭,瞄準更加在乎質感與品質的消費者。
在Veneto,每家看起來平凡的小工廠其實都大有來頭,例如幫HeavyMachine製作楦頭的師傅,同時也是YSL的高跟鞋楦頭製造商,每個楦頭原型都由師傅手工製作;而她的鞋跟製造商就是LV投資買下的工廠。除了細緻的手工之外,吳怡慧更能夠在第一線學習這些國際品牌的know how,設計出更加舒適優雅的鞋子。
- 聆聽市場的聲音 勤跑商展,全球都是我的市場
目前Heavy Machine的銷售據點遍及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泰國,杜拜、沙烏地阿拉伯等11個國。吳怡慧如何攻占這些國家,打下自己的品牌版圖?
其實在創業初期,吳怡慧只想到如何透過設計傳達自己的創意,至於市場反應?當時的她覺得一點都不重要。但是品牌的營運、生產成本疊加上來,吳怡慧才驚覺市場接受度才是品牌能否生存下來的關鍵。
年輕的品牌如何迅速在國際間拓展自己的知名度?「到各地去參展,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自2010年,吳怡慧就提著一卡皮箱,去紐約、巴黎、米蘭等地參展。
吳怡慧在參展第一年還鬧過許多笑話,例如有買家問她產品的Land Price是多少?她完全聽不懂,後來才知道對方指的是商品加上關稅與運費的價格;或是有意下單的買家詢問她的最低訂量是多少?吳怡慧還傻傻地覺得,只要有人願意買,就算一雙都可以賣,根本沒考慮過運費成本。
遇到問題,就四處去問人請教,吳怡慧終於學會如何與買家打交道,甚至還開始懂得從買家身上獲得許多寶貴的市場經驗。什麼樣的款式會讓人想要下訂單?一個collection裡,基本款與特殊款的設計比例應該如何拿捏?上海、中東等國家的消費者喜歡誇張能彰顯個性的鞋款;而美國和義大利的消費者喜好多元,但是義大利卻又更偏向優雅氣質??,沒有經驗、全憑且戰且走的勇氣自行摸索,吳怡慧帶著Heavy Machine走向世界。
- 找到Key Person,擴散品牌影響力 善用時尚部落客的魅力
Heavy Machine 創立第2 年就達成損益兩平的目標,吳怡慧認為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她決定不打廣告,不找名人代言,省下了大筆的行銷預算,可以將資源全數投入開發與生產,確保產品的品質。
但是不靠廣告,如何打開品牌的銷售之路?除了到世界各地參展之外,吳怡慧很聰明地借助時尚部落客的力量,不花大錢,卻一樣能夠達到宣傳效果。2010 年,在國際時尚界擁有高度號召力的部落格主Susie Bubble 轉載了Heavy Machine 的網頁,Susie Bubble 寫道:「Heavy Machine 說她們的高跟鞋很好穿、很好走,哪天我也來試試,穿著 Heavy Machine 跑步看看。」
來自各地買家與消費者的詢問電話、信件紛紛湧入,吳怡慧笑著說,其實一開始只是因為她自己是SusieBubble 的忠實讀者,所以才大膽寫信給她,分享自己的設計創作,沒想到帶動這麼大的討論熱潮。
為了感謝Susie Bubble 的熱心,吳怡慧後來挑了一雙她認為Susie 應該會喜歡的鞋子送給她,結果Susie 果然非常喜愛,還穿著這雙鞋貼在部落格上,後來這雙鞋子也成為數一數二的暢銷款,很多人告訴她:「 我也想像Susie 這樣搭配!」
有了Susie Bubble 的成功經驗,吳怡慧接下來把鞋寄給了大陸的時尚達人韓火火,果然也引爆銷售情況。像Heavy Machine 這種強調獨特性的非主流設計,與其花大錢打廣告卻不確定效益,不如找到能夠影響目標族群的指標人物,效果更加明顯。
接下來,吳怡慧還計畫在上海成立品牌專賣店,穿上Heavy Machine,吳怡慧從一個單純甜美小女孩,蛻變成為充滿鬥志決心的女戰士,鼓勵更多女性勇敢找到自己的獨特美麗。
延伸閱讀:
一個語言不通的台灣女孩如何打敗會說六種外語的人,在芬蘭找到三份工作?
夢想不需要馬上完成,但要不斷靠近——80 後台灣女生到美國學到的三件事
郭佳雨,只花一年就當上日本當地 UNIQLO 店長的台灣女生
(本文、圖片皆為30 雜誌授權,原文標題:Woman Warrior,高跟鞋解放叛逆,非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