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科學期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認識一個同性戀朋友,會讓你更能同理感受、並支持跟這個族群相關的社會議題,比如同性婚姻。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員 Michael LaCour 與哥倫比亞大學的 Donald Green 發現,在同樣一個約 20 分鐘的交談狀況下,本身為同性戀者的人,對於訴求支持同性婚姻的的成效,遠比異性戀者去說服他人支持同性婚姻,更有效且長遠。

這樣一個結果也在另一個類似的研究中發現,同性戀者在說服別人去改變對某議題的觀點,是比較有成效的。

  • 「真實的對話」能促進不同族群的相互理解

更擴大的來講,當我們跟一個完全不同的族群接觸之後,我們會對於彼此中間的不同點更能同理心看待,不論是性取向、種族或宗教議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如同在「紐約」雜誌中也提到的一種接觸假設理論。以這些同性戀情為例,讓異性戀者來訴說一件同性戀愛情故事,不如聽同性戀者以自身角度來描述會更有感觸。

其實社會的改變與演進往往發生在對話開始之時,尤其是當律法的改變與論辯相互迸出的火花,比如在美國, 2013 年六月,美國最高法院陳述了關於婚姻平權的證詞之後,至今在三分之二的美國聯邦州已經承認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因此毫無疑問的,對於個人與法律層面上,都抱持著開放的胸襟,就足以對營造一個更平等的社會有長遠的影響。

有人說這種效果,會不會是種同性戀特有的心靈控制能力呢?這恐怕是無稽之談了。

但研究的確顯示,我們應該多多接觸與自己有著不同背景的人,像是他們或許有著不同的性向,或是對婚姻平權有著不同的意見,但藉由與他們相處,我們會發現,同性婚姻根本不會影響「主流」婚姻啊,何不讓他們去愛,讓大家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呢!

(資料來源:identities.mic;圖片來源:Atomische * Tom Gie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