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ICO 已死:九成新幣瀕臨倒閉,散戶、發行公司都死無全屍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讓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掌控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忘記是在哪看到這句話了,這句話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加密貨幣走到目前為止,從比特幣現身,到突破一萬美元大關,一切的一切都往區塊鏈最初核心希望的反方向走。當濫用成為事實,泡沫就是必然了。(責任編輯:林子鈞)

本文經同步財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同步財經進行授權

「當利潤達到 10% 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 50% 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 300% 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這是馬克思資本論裡傳播最廣的一句話,在他去世 135 年後,一個新問題浮出水面,當利潤達到 100000% 時,一切會怎樣?

在 2017 年,虛擬幣市場回報率最高方式的並不是主流的比特幣或以太坊,而是參與pre-ICO(ICO前的私募),當時以極低的價格參與項目募幣,換取項目方的代幣,待代幣登錄交易所後往往可獲得數十倍的收益。以至於區分投資能力的方式變成了「能否找到百倍千倍幣」。

即便在去年 9 月七部委要求立即停止各類 ICO 後,伴隨比特幣大漲行情影響,這些代幣在上市後仍能創造巨大的收益,讓更多人想方設法參與,隨著 2017 年末比特幣衝擊 2 萬美元高點失敗後帶來的不斷下跌,ICO 紅利戛然而止,參與者大多血本無歸。

據同步財經統計,2018 年後登陸各大交易所的 247 種虛擬貨幣中,有87.5%長期處於破發狀態(破發意指價格低於發行價),算上曾登陸交易所破發後,二次上大交易所壓低價格的幣種,這一比例接近 90%。真正達到 10 倍以上收益的不到 3%。(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及同步財經數據庫)

能夠教育投機者的,只有市場。

一場耗費接近兩億台幣的慘勝

2 月 26 日,林楠(化名)將自己最後的私房錢拿出來參與了火幣網旗下新交易所 HADAX 的投票上幣活動,HADAX 採用了「創新」式的投票機制決定上幣,每一票都需要花費平台代幣「HT」,而「HT」需要真金白銀購買,最終票數前十的項目可以獲得上幣權利正式登陸 HADAX。
這是一個誰砸錢多誰就能上交易所的簡單邏輯,林楠參與 ICO 的區塊鏈項目「UUU」正是參與投票的 75 個項目之一,他參與私募時的價格是人民幣 2 分錢(約台幣 0.1 元),2 月 25 日 UUU 登陸 Bibox 交易所,發行價格為 0.0000057 比特幣,折合人民幣 0.03458176 元(約 0.15 台幣),隨即破發,一跌不起。但林楠和其他投資者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在電報群裡和相關投資者交流群裡互相打氣——畢竟 Bibox 是一家小型交易所,接盤者不多並不意外,如果能登陸 HADAX 交易所以一切仍有機會,後者背靠火幣網,用戶量級有質的不同。在 75 個項目選 10 個,這是一場絕對財力的比拚,投票開始 AAC、SHE、UUU、YCC、IPC 等五個項目就迅速領先。在 2 月 25 號時,IPC甚至還在多個媒體上發佈通告宣告第一,看似勢在必得,但 26 日風雲變換,一批項目紛紛壓重注參與,UUU、YCC、IPC 排名還是迅速下滑。

圖:截至到 2/26 日上市項目投票排名
林楠坐不住了,和一批坐不住的投資人一起購買了數個「 HT 」親自參與投票。28日,HADAX 投票上幣活動結束,UUU 排名第十,勉強擠上了末班車,而曾經宣告第一的知產鏈 IPC 最終沒能進入前十。這是一場耗資至少 3500 萬元人民幣(以當時火幣平台 HT 價格計算,約台幣 1 億 7500 萬)的勝利,儘管項目方耗資不菲,但 UUU 的多個社群內都能看到有人為此慶賀,Bibox 上 UUU 的價格甚至拉升了一點。「當時我的預期是向上 3~5 倍回報,向下保本」,林楠回憶。3 月 9 日,UUU 正式登錄了 HADAX,上市價 0.00000001472 比特幣,當天折合人民幣 0.00783347 元(約0.04 台幣),相當於此前 Bibox 交易所價格的 4 分之 1 強,遠低於林楠參與私募時的 0.02 元(約 0.1 元台幣)。但 HADAX 並沒有給 UUU 帶來更多的溢價,截止發稿時間,UUU 的價格仍不足 0.01 人民幣(約 0.05 元台幣),林楠的投資損失仍超過了 50%。「ICO 的夢醒了,但還是捨不得割肉,萬一有轉機呢」?林楠苦笑道。

ICO 接盤者不再,破發成超大概率事件

儘管林楠和其他投資者沒有回本,但 UUU 因為大幅降低發行價後價格相對穩定,在 HADAX 上仍屬於表現不錯的幣種,整批登錄交易所的 10 個虛擬貨幣中有7個處於破發狀態。以投票第二名登錄 HADAX 的 SHE(ShineChain)為例,這個以區塊鏈保險為核心業務的團隊在今年 1 月份剛剛完成私募,20 億個Token,每個約為 0.15 元人民幣(約台幣 0.75 元),共募集了 3 億人民幣(約 15 億人民幣)。但截至發稿時間,SHE 的人民幣價格僅為 0.07(約台幣 0.35 元),不足私募價格的一半。這並不是 HADAX 一個交易所的個例,據 coinmarketcap 上的數據,2018 年後新增幣數量為 187 個,上所後短期出現過破發的 176 個,破發率 94%,至今仍處於破發狀態的 156 個,佔比 83.4%。但 coinmarketcap 的統計數據並未包含小交易所和 HADAX 這樣的新交易所,一些幣種的信息也並不全面。據同步財經數據庫與 coinmarketcap 去重後數據顯示,2018 年後登陸交易所的虛擬貨幣約為 247 種,有 87.5% 長期處於破發狀態,算上登錄新交易所後主動壓低價格的幣種,長期破發比例接近 90%,平均跌幅約為 53%。這意味著,2018 年開始,ICO 破發已成超大概率事件。據一位服務過多個項目的募資人士向同步財經透露,常規的 pre-ICO 私募環節一般會有三檔價格,媒體和顧問的免費額度,數量極少,屬於品牌和資源置換。然後是投資機構和大佬的的常規額度,價格一般是 10~30%,而像林楠這樣的普通人能夠通過代投參與時價格一般為 30~50%。

「在過去的牛市時,熱門項目額度需要搶,還有大量的韭菜等著去交易所接盤,幾乎所有參與 ICO 的人都能賺錢,但在今天的熊市下,接盤者越來越少,普通人就等於自己放血供養前兩類參與者,畢竟大家的止損線差距較大」。

數個區塊鏈項目暫緩登錄交易所 

據同步財經瞭解,在 HADAX 首期投票結束後,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項目開始對斥巨資上交易所一事表示擔憂,有團隊向同步財經表示,如果花費巨大如果破發的話,會有極大的退幣風險,不如延期等到市場形勢轉暖再說。據悉,自 2018 年以後,虛擬貨幣登錄幾家大的交易所所需費用水漲船高,坊間傳聞在符合交易所審核團隊標準的基礎上,登錄交易所的費用仍需要 1000 萬~5000 萬(約台幣 5000 萬到 2 億 5000 萬)。但相對的,隨著虛擬貨幣價格的不斷下跌和各國政策的收緊,交易所新增用戶量和活躍度均大幅下跌,這讓 ICO 破發成了大概率事件。對區塊鏈團隊影響的除了破發壓力,還有政策層面的隱憂,本月 9 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

「像比特幣和其他一些分叉產品的一些東西出得太快,不夠慎重,如果迅速擴大或者蔓延的話,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負面的影響。同時,也許也會對金融穩定、貨幣政策傳導,都會產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作用」。

「虛擬資產交易我們認為這個方向需要更加慎重,虛擬資產交易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也不太符合我們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方向。」

業內人士透露,整個區塊鏈虛擬幣交易體系最大的勝利者是幾大交易所,以幣安、火幣 pro、OKcoin 等平台為主的虛擬幣交易所牢牢佔據著生態鏈的最頂端,但如果無法解決破發成為常態的問題,未來很難保持如此高昂的上幣價格。

「這或許也會促成一次虛擬幣交易所的間接洗牌」,該業內人士表示。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

幣圈全是泡沫,卻沒人敢說:燒掉 1000 萬台幣創業換來的一場空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不做功課就入坑,一天就會噴掉你一年的心血!

ICO 泡沫大興,台灣政府應該如何監管?

(本文經 同步財經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ICO已死:247種新幣九成破發 底層投資者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