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Tag: 六輕

報橘

【7 年都是空污王,雲林空品怎解?】中央、地方、企業、環團對能源議題無共識,雲林人何時能安心呼吸

(本文經原作者 環境資訊中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籲麥寮電廠加速脫煤 環團公布2020年PM2.5監測[...]
By 環境資訊中心
2021-03-18
報橘

【時力議員廖郁賢專欄】六輕連環「爆」,雲林縣府卻僅罰 500 萬,而不加強監測?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雲林縣麥寮六輕工業區煉製二廠 15[...]
By 時代力量雲林縣議員:廖郁賢
2020-07-21
報橘

專訪雲林縣長李進勇:不能因為國家責任,就把雲林人鎖在產值較低的農業裡!

李進勇,雲林縣現任縣長,2014 年雲林縣長選舉他以五萬餘票擊敗對手張麗善高票當選;過去也曾任法官、基隆市市長、雲林代理縣長、內政部、法務部、交通部政務次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By 鄒家彥
2018-03-08
報橘

【陸之駿專欄】台塑承諾 2025 年不再濫燒!六輕汙染雲林19 年,縣長如何讓台塑乖乖聽話?

【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到了明年,台塑六輕就已汙染了雲林 20 年。長期以來雲林人吸著 PM 2.5[...]
By 陸之駿
2017-08-08
報橘

完全沒有畫面!環團揭發六輕2.5萬筆汙染超標數據一夕消失,林淑芬:說謊是台塑專長

[...]
By 蔡沛宇
2017-01-13
報橘

讀完「工廠殺死我爸媽」一文後反思六輕代價:人怎麼能買賣土地與天空?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最近網路傳一篇來自麥寮高中學生寫的文章,痛訴六輕工廠排放空汙殺死他的父母,現在則是要帶走阿嬤。不論這篇文是真是假,台中空氣監測站顯示,昨天又達危險級的「紫爆」。[...]
By 想想論壇
2016-11-15
報橘

孩子開學了!為什麼該搬走的是許厝國小,而不是造成汙染的六輕?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孩子們今天開學了,六輕造成汙染而造決定遷校的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家長們不願遷校,還搭建帳篷當教室;今天家長們還是將孩子們送到空蕩的校園,統計有62人統計有60人到校。[...]
By 想想論壇
2016-08-29
報橘

從天津爆炸看六輕》帶來台塑利益與政府 GDP 數字,卻留給雲林人夢靨?

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震驚全球。今年迄今,中國已經發生南京揚子爆炸、南京德納化火災、山東日照石大科技爆炸、福建古雷 PX 工廠爆炸以及天津大爆炸。天津爆炸後曾經測出 2[...]
By 想想論壇
2015-08-17

最新文章

  • 為什麼性別平等的概念也要納入城市設計之中?瑞典城市于默奧官員:這樣才有歸屬感與安全感

  • 澳洲公民怎麼聰明省電費?社區善用太陽能板,實驗「共享電池」方案來減少能源支出

  •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 台灣如何面對夏季越來越熱?巴黎重新設計空間,成為抗高溫的彈性城市

  • 【我設計的公園和農場我光榮】瑞典馬爾默邀公民共同規劃城市轉型,打造瑞典最佳環境城市

logo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科技報橘
  • 生活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0 %

logo

✕ Close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 聯絡我們

logo

✕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觀點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為什麼性別平等的概念也要納入城市設計之中?瑞典城市于默奧官員:這樣才有歸屬感與安全感

澳洲公民怎麼聰明省電費?社區善用太陽能板,實驗「共享電池」方案來減少能源支出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台灣如何面對夏季越來越熱?巴黎重新設計空間,成為抗高溫的彈性城市

【我設計的公園和農場我光榮】瑞典馬爾默邀公民共同規劃城市轉型,打造瑞典最佳環境城市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