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5 日,彰化發生一起曳引車輾斃自行車騎士的憾事。而彰化縣警察局建議,自行車務必與大車保持距離,或是禮讓大車先行,等到大車完全通行再上路,才能減少憾事的發生。
在台灣,我們的「交通金字塔」頂端是大車。行人或自行車騎士為了自身安全,讓大車通行才是上策。
不過,為甚麼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路權應該比較低?
格拉茨「Radoffensive 2030」
現在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推動自行車城市,在那裡,騎自行車的人才是老大。
奧地利的第二大城格拉茨(Graz)正在推動名為「Radoffensive 2030」的自行車計劃。計畫中包括重新安排交通等級,要讓行人和自行車騎士重新回到交通金字塔頂端,最終目標是在未來 3 年內將騎自行車的人數增加一倍。
另外,還要將城市中的所有單向街道變成自行車街道,從而限制汽車在城市中的空間。並在未來 8 年內投資 1 億歐元和 100 多公里的新自行車基礎設施。
重新排列「交通金字塔」——阻止民眾開車
在 20 世紀上半葉汽車普及之前,城市街道屬於行人、馬匹和電車等早期公共交通工具。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人開私家車,道路交通事故也開始增加,地方當局只好將機動車輛與其他人分開。結果就是行人被推到人行道上,而街道上的汽車、噪音和空氣污染過度飽和,只好規劃更多空間給汽車,也因此間接阻礙了汽車以外的交通方式。
格拉茨目前的政策轉變將重新安排這一順序,讓行人回到交通金字塔頂端。
根據格拉茨官員的說法,未來行人將優先於自行車騎士和大眾運輸,而後者又將優先於汽車——交通金字塔將被翻轉。根據奧地利廣播集團 ORF 的聲明,此舉背後的目標是阻止民眾在城市短途路程中開汽車。
透過實施讓汽車駕駛人「刻意的」不方便,市民應以自行車代替機動車作為在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人口約 30 萬人的格拉茨只有 19% 的市民將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方式。因此,該市預計到 2025 年自行車交通量將翻倍。
避免交通堵塞
負責交通政策的格拉茨副市長 Judith Schwentner 表示,正如交通報告所稱,格拉茨的道路網絡即將達到極限。而且,預計到 2030 年,該市都市區的人口將增長 20%。
但是,當局並不打算擴大汽車道路,而是鼓勵民眾多步行、騎自行車或搭大眾運輸。根據該市的自行車總體規劃,鼓勵各個年齡層的人改騎自行車。因此,自行車道必須變得更加便利、安全,才能吸引民眾騎乘自行車,同時防止交通堵塞。
新自行車網絡將覆蓋整個城市,並持續延伸到更遠的郊區。另外,城市中的所有單向街道應改為雙向自行車街道,才能解決行人和自行車騎士都擠在同一條路上的情況。
城市進步指標
台灣也有越來越多民眾以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目前各縣市的自行車道規劃並不完善,騎士常常騎到一半,就發現自行車道「斷了」,讓人不知所措。如果一個城市重視自行車的空間,也會彰顯出城市的進步程度。希望未來有更多縣市政府重視自行車騎士的路權,給出安全的用路環境。
你也想住在自行車城市嗎?
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想在巴黎騎單車?可能比台北更危險喔!】環保市長想把巴黎變成腳踏車城市!但得先整頓騎士無序亂象
【1/3 的台北市都不能開車,你贊成嗎?】柏林市民爭取市中心禁止開車,只能使用大眾運輸與腳踏車「進城」
【為什麼要燃燒我的生命來通勤?】台北市民平均日花一小時,但巴黎早已開啟「15分鐘生活圈」計畫
參考資料
CTWANT、graz.net、steiermark、masterplan-radoffensive-graz-2030
(首圖來源:Stefan Fuertba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