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柏林市區。圖片來源:wiki

台灣年底將舉行大選,許多參選人提出改善交通,尤其是針對交通堵塞的政見。去年,一個柏林民間團體推動「柏林無車」方案,禁止私家車在指定區域行駛,希望能解決市中心交通壅塞問題,並降低城市溫室氣體排放,也許可以提供台灣縣市長參考。

禁止汽車在市中心行駛,「還路於民」獲逾 5 萬份連署

去年 2 月,德國柏林掀起了一場「無車運動」。柏林民間倡議團體 Berlin Autofrei 認為,私家車既污染環境,佔據城市空間,也不是柏林市民的主要移動工具,於是推動「柏林無車」方案,禁止市民駕車進入市中心。禁行範圍是在柏林城市快鐵(S-Bahn)所包圍的 34 平方英里內(約是 1/3 個台北市大小),當然服務行動不便者以及緊急用途的車輛不在限制範圍內。市民每年只可以租車 12 次,以作搬運家具等用途。

當地公投程序的第一步要求至少 2 萬人連署,向立法機關請願舉行公投。如立法機關不願意推行公投,團體則需要 17 萬人連署,才能觸發公投。目前第一個程序已經獲得超過 5 萬多人連署,下個月將要進立法機關審查。

基於共同利益,打造乾淨的無車城市

《香港 01》報導,Berlin Autofrei 成員 Nik Kaestner 引述德國聯邦政府環境部門近期的調查指出,91% 受訪者認為,假若他們沒有車,會更加快樂。他們推動這項公投,希望柏林成為「無車城市」,最終營造出一個更乾淨的城市。

Berlin Autofrei在其官方網站中表示,他們提出如此激進的民間倡議,是希望達成「將私家車使用次數減少至僅用於必要情況(necessary trips)」。他們認為,道路的使用理應是基於共同利益(common good)。

電動車也禁止,民眾質疑:無車運動根本是倒退走

這項提議雖然獲得許多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批評這樣的提案根本是在倒退走,限制人民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也必定帶來許多不便。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如此「激進」,電動車不能解決問題嗎?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直接減少汽車行駛才是方法

也許這是真的,單從電動車轉型方面入手,恐無法應對迫切的氣候危機。

Berlin Autofrei 成員 Nik Kaestner 指出,要達到聯邦政府自訂的道路污染減排目標,明年前走在路上的車輛至少要有一半是電動車,但目前德國僅有 1.3℅ 的汽車屬於電動車,所以,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直接減少在路上的車輛。Berlin Autofrei 發言人 Manuel Wiemann 補充,車輛不僅佔用公共空間,也會產生輪胎磨耗的污染問題,不必要地危害市民健康。這跟車輛本身屬於燃油車或是電動車,並沒有關係。

各城市積極改善都市環境品質

除了柏林,還有許多城市推出不同方案,期望將低車輛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巴黎政府從 2015 年起,每年舉行「巴黎無車日」、新加坡自 1975 年起實施塞車稅。

台北市的停車位向來一位難求,雖然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最近修法,擬針對使用率達九成公有停車場及停車格調整收費上限,將原本一小時收費上限 60 元提高,最高可至 150 元,避免車輛「久佔」,引起民眾熱議。不論市政府就停車議題怎麼與民眾做一步政策溝通,也許正在進行中的柏林無車方案,是一個可能的解方,除了改善交通壅塞,同時也提升環境品質。

推薦閱讀

旅澳台人給交通部的衷心建議:澳洲「斑馬線」不是裝飾品,行人、車輛都需嚴格遵守法規!

【超過 2 千件交通事故與他們有關】好想按「年收百萬」的外送員徵人廣告?來看工作風險值不值!

【你也被飆仔嚇到過吧!】不適格的駕駛滿街跑,來看日本的例子怎麼罰才會讓人怕!

參考資料

Yahoo 新聞香港01Volksentscheid Berlin autofreiThe Guardian

(首圖來源: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