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泰國插畫家 stephff cartoonist 創作了斑馬線等於棺材蓋的圖畫,並寫下「非常哀傷的故事」(Very Sad Story)的評語。(圖片來源:)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不只是台灣的馬路如虎口,泰國也是。曼谷近期發生一起女醫師遭警察撞死的交通事故,引起泰國高度關注,一起來看看泰國如何改善行人用路安全的問題!(責任編輯:陳怡君)

用「馬路如虎口」來形容行人在泰國過馬路的經驗可以說再貼切不過了,曼谷近日一起交通意外死亡事故,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行人用路安全的問題。

最近幾週在泰國引起高度關注的新聞,莫過於一場交通意外事故。1 月 21 日下午,一名年輕的眼科女醫師瓦拉露(Waraluck Supwatjariyakul)在曼谷市中心行經一個畫有斑馬線的路口,遭到未在執勤中的警察那拉維(Narawit Buadok)騎著沒有牌照的名牌機車撞上,警察肇事逃逸,而女醫師則不幸死亡。

這起交通意外事故引起了全泰國尤其是曼谷人的群情激憤,在社群媒體上充滿了各種諷刺的發言。知名泰國插畫家 stephff cartoonist 就創作了斑馬線等於棺材蓋的圖畫,並寫下「非常哀傷的故事」(Very Sad Story)的評語,另一幅創作則是諷刺這名警察藉著剃度出家想要洗清罪名。

另一名時政插畫家 luckyleg 則利用韓國影集魷魚遊戲中參賽者踩在透明玻璃上過關的畫面創作,諷刺在泰國行人過馬路跟參賽者一樣必須戰戰兢兢,猶如一場「泰國版過馬路遊戲」(Crosswalk Game TH)。

鮮新聞(Khaosod English)資深記者巴維(Pravit Rojanaphruk)撰文諷刺,在泰國,生命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在曼谷的街頭卻相當公平,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撞上,而這件事更發人深省地提醒民眾就連人行道都是不安全的。

根據統計,曼谷每年發生大大小小平均約 10 萬起的交通事故,去年在曼谷就有614 人死於交通事故,7 萬 192 人受傷,其中有 148 人因此不良於行,因為交通事故而受到傷害的人有 1/3 是行人。

在曼谷過馬路對行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場與生命的搏鬥,即使在畫有斑馬線的路口,只要沒有紅綠燈號誌,汽車不會停下來禮讓路人,路人必須要自己想辦法找空檔跑過路口。

經常看到的景象是路人小跑步穿越馬路,或是必須高舉手做出要車輛停下來的手勢,但仍舊要快速步行,因為速度放慢的車子會持續滑行向前,對過斑馬線的行人形成不小壓力。

在曼谷街頭過斑馬線,行人要成群結隊比較容易過馬路,圖為行人伸出手要汽車停下。(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攝)

但即便在有紅綠燈的路口,行人要穿越斑馬線常常也是危險的事情,因為轉彎車同樣不會禮讓行人,就算直行的行人燈號是綠色的,沒有一輛車會停下來讓行人先走,行人們必須等到好幾個人聚集在一起比較容易過馬路,不然就是要在車陣中衝鋒陷陣,想辦法以音速小子的速度衝到馬路的另一頭。

行人在曼谷街頭過馬路即使在斑馬線上也經常要和汽機車爭道,有時還要高舉手示意來車放慢速度。(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攝)

在女醫師被警察撞死的事件後,曼谷市政府在失事的路口重新畫上斑馬線,曼谷多個大型路口也畫上更明顯的顏色,曼谷市政府承諾會增設更多攝影機,並在更多畫設斑馬線的路口增設紅綠燈;警方則提案修改陸路交通法(land traffic laws),如果駕駛未在斑馬線禮讓行人,罰則從現行的 1000 泰銖提高到 4000泰銖。

曼谷 1 月 21 日發生女醫師被撞死事件後,行人用路安全成為焦點,曼谷市政府在多個大型路口的斑馬線塗上更明顯的顏色。(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攝)

政府願意採取行動回應民意需求當然是很好的事情,但修法提高罰則或是畫設更明顯的斑馬線都還不夠,曼谷的道路設計需要更有系統性的改造。

除此之外,泰國人需要的是確實的執法,以及深入每個年齡層且能在生活中落實的公民教育,唯有做到讓每個國民都意識到,尊重他人生命以及善待比自己處境弱勢的人,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泰國的用路安全。

推薦閱讀

【行人認證最強道路設計在這裡】苗栗中央路摘下全國「道路標竿」,照顧行人超級安全好走!

旅澳台人給交通部的衷心建議:澳洲「斑馬線」不是裝飾品,行人、車輛都需嚴格遵守法規!

【那台灣小綠人夠力嗎?】巴黎為行人安全實驗 LED 路面號誌,行人安全感幾乎達9成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特派專欄 曼谷馬路如虎口 警察撞死女醫師引發公憤〉,首圖來源:stephff cartoonist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