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在 2020 年發生 36 萬件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奪走約 3000 條人命。各國政府都思考如何透過交通號誌等其他裝置,讓道路交通更安全。巴黎加裝最新實驗裝置「動態地面照明號誌」,大幅改善汽車與行人之間的安全距離。(責任編輯:陳怡君)
巴黎 15 區外環道之前加裝創新實驗裝置「動態地面照明號誌」,隨交通號誌與日光調整光照強度,非常顯眼。近日公布的調查結果正面,行人大多覺得穿越馬路更安全,汽車也更禮讓行人。
這次實驗是由巴黎市政府與研發單位布依格集團(Bouygues)的子公司 Colas 共同出資,特別選擇加裝在巴黎 15 區色維爾門(porte de Sèvres)外環道一側「複雜與時常壅塞」的十字路口,此處也是輕軌、外環道與地鐵終點站的交匯處。
周圍的人行道紅綠燈口地面都被裝上了兩種 LED 燈照明,一種是綠燈可通行的白色燈條,另一種則是紅燈禁止通行的紅色燈條。
此外,距斑馬線前 1.5 公尺的車道上還有第三種地面照明標誌,也會同時亮起,目的是提醒汽車駕駛人尊重「行人優先」,並在人行道前停下來。
這個把 LED 燈鑲嵌在超平貼磚是最新的 Flowell 地面信號系統,Flowell 的原型首次出現於 2018 年。過去幾年,他們在郊區、中型城市、都會區的複雜十字路口或信號標誌不夠清楚的交通要道上進行不同樣態的測試。
Colas 近日公布在政府機構「風險、移動與規劃研究與專業中心」(Cerema)監督下所做的調查,內容指出,從夏季安裝到現在,巴黎 15 區的 Flowell 地面標誌系統似乎奏效,且已帶來改善。
研究員就該路段安裝照明系統前後的行人與駕駛行為影像進行分析,Flowell 計畫主持人高丹表示,兩者之間的改善情況非常顯著。
汽車駕駛尊重「行人優先」的比例從實驗安裝前的 67% 提升到 94%;過去汽車紅燈停在距斑馬線 1.5 公尺遠安全距離的比例僅有28%,而安裝地面標誌後 55%的汽車都與行人保持安全距離。
行人方面,紅燈時引導行人等待的紅色燈條無法顯著避免民眾違規穿越,因為等待綠燈通行的行人比例從安裝前的 11%,僅微幅上升到 16%。
但調查也表示,加裝 Flowell 前,59% 的受訪行人覺得穿越馬路安全;而加裝後,有 87% 的受訪行人覺得穿越馬路安全,增加 28%。
住在附近的工程師 Linda 就向中央社表示,她覺得這套新系統很不錯,「這個路口車多,交通危險,有了路面號誌之後,車子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可通行,什麼時候須停下來」。她希望未來能擴大這套標誌系統的使用範圍,不過耗電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Colas法國執行長梅林(Thierry Méline)向「巴黎人報」(Le Parisien)解釋,「Flowell的目的是希望在對的時間,向不同用路人提供正確訊息。」
目前這套創新動態信號系統仍在實驗階段,且因為法規因素還無法商業化推廣。梅林解釋,他們現在有內政部與交通部的暫時核准進行實驗,並希望能於明年獲得核准正式上路。

Flowell 系統過去幾年在法國郊區、中型城市與交通壅塞十字路口進行實驗。最近在巴黎市區的實驗效果正面,公司希望能在明年商業化推動。(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攝)
推薦閱讀
【台灣駕照用雞腿換?】澳洲考照花 4 年、日本考 15 次!看完 15 張圖就懂台灣事故率為何那麼高
【你也被飆仔嚇到過吧!】不適格的駕駛滿街跑,來看日本的例子怎麼罰才會讓人怕!
為何日本人口是台灣的五倍,交通事故卻只多了兩倍?他點出台灣落後交通素質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十字路口增LED動態號誌 巴黎創新實驗行人讚更安全[影]〉。首圖來源: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