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桃園醫院只出不進卻感染擴散 陳時中坦言防火牆有縫〉。首圖來源: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1 月 12 日,衛福部桃園醫院發生國內新冠病毒第二次院內感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採「只出不進」策略防疫。延燒到昨( 25 )日已有 15 例確診,陳時中昨緊急召開臨時記者會,擴大全棟醫療大樓都是紅區,病患、陪病者、接觸者都需立即隔離 14 天,匡列人數恐達 5000 人。
當時「只出不進」的策略會太過輕敵嗎?陳時中親自說明。(責任編輯:連柏翰)

群聚感染升溫,桃園醫院只出不進。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衛福部桃園醫院武漢肺炎群聚感染擴散到家戶與社區,部分人士對指揮中心有負評,並認為早該重金買疫苗讓醫護施打,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防火牆有小縫隙,但選擇清空部桃,只出不進,是對出院病人進行不同風險等級管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在記者會宣布國內新增 2 例本土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和 3 例境外移入。部桃 1 月 12 日爆發群聚事件至今,醫護、病人及家屬共 15 例確診,其中包括 4 個家庭。
部桃感染擴散,為何當時策略為「只出不進」?
部桃群聚感染擴散,部分人士認為,新增的家庭病例先前沒有篩檢、也未隔離,這是防疫的漏洞;也有人認為,發生院內感染的醫院不該「只出不進」,應該是「不出不進」。前立法委員孫大千更質疑,如果去年底就讓醫護接種武漢肺炎疫苗,就不會有這次群聚。
今天也有媒體詢問,有醫師認為這是政策上的大錯誤,因為院內防火牆和社區都有破洞。陳時中指出,用大錯誤形容,他覺得嚴重了,也不希望變成大錯誤,對於有人這樣期待,他認為大可不必。
他並說,美國、以色列都已施打疫苗,但疫情仍持續,若把所有希望放在疫苗上,忽略基本防疫,可能造成更大破口,目前台灣購買疫苗有多重管道,對於取得一定數量疫苗,指揮中心有信心。
媒體也提到,有專家認為部桃的病人不應該轉出,即使轉出,他們的家屬應一人一戶隔離。
陳時中說,每個防疫時刻都有戰略面要選擇,還需要有執行力,每個策略很難事先說一定對,這次是根據專業判斷和以往經驗做出選擇,不管何種策略,院內分區管制都是必要的。
都是「不出」:「不出不進」和「只進不出」各有優劣
陳時中指出,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不管是「不出不進」或「只進不出」,都有出院病人管理問題。
他說明,不出不進的好處就是現有的感染情況不會往外擴散,但院內已有染疫,要隔離不太可能,醫護沒有隔離,就會增加院內感染風險。
如果只進不出,陳時中分析,把醫護隔開,召其他醫院醫護支援,好處是染疫醫護不會院內互相感染,但支援醫護可能對動線、器械不熟,且與被隔離醫護交接有困難,可能影響醫療量能。
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這次選擇只出不進,把醫護做綠區、紅區等區隔,讓病人在最好防護下轉出,維護病人權益和醫院感染控制的完整性;針對出院病人,分居家隔離、陪病隔離和關懷等 3 個風險等級管理,並建立 App 就醫平台,讓部桃為原先負責病人繼續看診,這些都是選擇,執行上有沒有做好則是成敗因素。
至於一人一戶,陳時中表示,病患部分不會這樣做,因為都是陪病或照顧者,醫護盡量安排集中檢疫,主要是考量會增加移動風險,且醫護自我照顧能力較好,因此未強制一人一戶。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拜登上工第一天,急急口罩令】搶救美國人命,拜登全面改革川普時期防疫政策
【桃園醫院參與抗疫滿周年】曾一天收治 30 名確診病人!桃醫院長 645 字公開信:續守國人健康
【蔡英文 5 度呼籲:一起撐醫護】醫護群聚案讓人心惶惶,台灣防疫急需「全民互信」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桃園醫院只出不進卻感染擴散 陳時中坦言防火牆有縫〉。首圖來源: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