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內政紛擾阻出訪 龐佩奧談台美:與台交往是兌現區域承諾〉。首圖來源:龐佩奧推特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川普政府將在 1 月 19 日下台,由拜登團隊隔天接管美國政府。回顧川普這 4 年任期,台美友善關係來到歷史新高:友台法案、高官來台、國務卿龐佩奧不斷發表挺台宣言;川普看似是史上最挺台、反中的美國總統。

然而,若論有無提升台灣「國家」地位,或者變動兩岸關係,好像又想不到川普政府的具體作為?即便龐佩奧曾在節目上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但是在本月 12 號,龐佩奧又表示美國與台灣的來往,都遵循「一中政策」。有著美國國務卿的身分,龐佩奧在川普任期最後幾天發表這段發言,彷彿也為過去 4 年來,美中台的關係演變路線,做了一個歷史註腳。(責任編輯:連柏翰)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美台來往並非挑釁,而是美對中的「一個中國」承諾。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美台來往並非挑釁,而是美對中的「一個中國」承諾。圖片來源:龐佩奧推特

文/仇佩芬

美國國務院臨時宣佈取消國務卿在內所有官員出訪,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台也因而告吹。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在原訂出訪行程前接受專訪指出,近來美國與台灣的一連串互動,符合美國一貫立場,更重申美國應持續與台灣往來。

川普團隊把握執政最後一週,推進對中政策

龐佩奧原訂於 13 日前往布魯塞爾訪問,與此同時,克拉夫特也規劃訪問台灣。國務院表示,取消所有出訪行程的原因是確保政府順利交接,儘管外界仍懷疑另有因素,但實際上交接工作時間表確實相當緊迫。龐佩奧已於 8 日與下任國務卿被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晤,討論交接工作及確保外交政策延續;而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也已排定布林肯的人事聽證會,時間就訂在 19 日。

此外,現任川普團隊仍把握執政最後一週的時間,在對中政策上持續推進。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13 日宣佈,提前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架構》文件(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將美國保衛台灣、沖繩等組成的第一島鏈,防堵中國制海、制空權突破防線的目標公諸於世,頗有為下一任政府設下決策框架的意味。

龐佩奧:中共應持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而在出訪行程宣佈取消之前幾個小時,龐佩奧依原訂計畫接受美國電台節目「修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專訪,相對於自己的歐洲行,他在專訪中花了更多時間談及美台關係,並凸顯中共的強勢作為有違美國利益。

面對克拉夫特訪問台灣,以及廢除《對台交往準則》等一連串對台動作,引來中國激烈反應,龐佩奧在專訪中除了暗諷其為中共慣用語之外,也強調川普政府在對台議題上的所有行動,都與美國長期以來的協議高度一致;美國要求的是,中共也應該持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和美中三項公報。

龐佩奧說,美國持續就此與中共進行對話,但中共卻對每件事情都反應激烈,包括美國延續過往做法,與台灣繼續維持非正式互訪,而這也是適用於其他國家的規則。

龐佩奧說,這一向是川普的整體中國政策,美國所要求的只是公平、互惠、彼此平等的互動模式,他也認為川普政府持續提出這樣的要求是正確的。

龐佩奧:美台來往並非挑釁,而是美對中的「一個中國」承諾

龐佩奧進一步表示,美國應該繼續以符合「一個中國」政策的方式與台灣保持往來。他特別提出廢除《對台交往準則》一事強調,他做此宣示時所指涉的,就是過去面對中國一再出言干涉或直接挑戰,美國便背棄了曾經做出的承諾;然而美國有自己的法治、法定責任,有法律要求政府必須履行的行為,但美國行政部門卻因為向中國卑躬曲膝而沒有做到,「我們不應該這樣」。

對於中國指控的「挑釁」,龐佩奧說,美國與台灣的往來並非挑釁,而是履行美國對相關各方,特別是中共所做的承諾,更是「一個中國」政策的一環。龐佩奧強調,美國將以適當的方式履行承諾,也要求中共兌現多年來對美國乃至全世界所做的承諾。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臉書「鎖川普帳號」跟中共「微信封號」有什麼兩樣?專家告訴你:差很多!

【為什麼擋「美駐聯大使」訪台】美國突取消所有官員出訪,檯面下有 3 種可能原因

【陳欣新、蕭美琴接連與美官員見面】中共痛罵蓬佩奧,疾呼:拜登上任後會不一樣

更多上報好文:
因應政府交接取消所有出訪 美駐聯大使克拉夫特訪台叫停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若抵台 「外交泡泡」比照阿札爾
【新冠肺炎】擴大7縣納入緊急狀態 日本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內政紛擾阻出訪 龐佩奧談台美:與台交往是兌現區域承諾〉。首圖來源:龐佩奧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