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候選人:共和黨-川普、與民主黨-拜登。圖片來源:Catholic Vote 及 Intelligencer 合圖。
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據最新民調顯示(下圖),截至 10 月 15 日,美國總統川普平均落後對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 9 個百分點。但在上一次 2016 總統大選時,民主黨的希拉蕊曾以 48.2%的支持率、6 千 6 百萬張的選票,輸給僅有 46.1%支持率、6 千 3 百萬張選票的川普,究竟,歷史會不會再次重演?300 個小時後,白宮的主人會換人嗎?

彙整各家民調數字後,美國總統川普民調平均落後 9 個百分點。統計時間為 10 月 2 日至 13 日。圖片來源:統計數據公司 Statista 依據美國芝加哥民調網站《Real Clear Politics》彙整之圖表。
美國網路新聞《VOX》日前與 Netflix 推出一系列短影集,解析政治運作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在最後一集——〈誰的選票算數〉中,開門見山的提出,現今美國選舉制度,對共和黨(川普所屬的陣營)極度有利,這代表著 4 年前發生在希拉蕊身上「票多的人輸」的情景,如今很有可能複製在拜登身上,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美國無黨派民調預測網截至 10 月 21 日分析圖,在 538 張選舉人團票中,拜登的民主黨(藍色)拿 259 張,川普的共和黨(紅色)拿 125 張,剩下 154 張(棕色)則是勢均力敵的關鍵選區。圖片來源:擷取自 270 To Win 官網。
兩大原因,造就共和黨如今贏面較大!
首先,美國的選舉制度並非如台灣的「人民直選」,而是採用「選舉人團」,也就是每個地區有一定的席次、票數。而兩黨執政者時常為了搶選票,把選區劃分得對自己有利,這也是政治術語上,所謂的「傑利蠑螈」。
據《VOX》分析,攤開 1991 年的選舉歷史,就可以明顯發現民主黨利用這個「重劃選區」的手段,贏下較多席次。而美國學者 Carol Anderson 舉出,在 2011 年,威斯康辛州的共和黨員也花了整整四個月,一直在「重新度量、規劃選區」。簡單來說,兩黨都深知「傑利蠑螈」的道理,也都是「選區規劃達人」,而在當今美國被較多共和黨員掌控的情況下,下一屆「由紅翻藍」的機率,的確不高。
那如果成立超越黨派的,「獨立劃分選區小組」有用嗎?恐怕很難,因為人們會把自己「傑利蠑螈」。也就是傾向民主黨價值觀的人,包括需要到大都市打工的移民、以及擁抱平權觀念的年輕人,往往會搬往該州的大城市;長期居住在郊區、鄉野的民眾,許多則支持著允許人們有槍、反墮胎的保守派共和黨。據《VOX》統計, 2016,已經形成了「都市越大,越深藍(民主黨顏色)」的情景,這是 1960 年前沒出現的趨向。
但「居住型態」可不是左右選票的原因,重點是「選票不僅是按每州人口比例算出的,而是還要再加上兩張(參議院的)固定票」。這又為什麼不公平了呢?因為這條規則在 18 世紀設立之初,最大與最小州(德拉瓦州與維吉尼亞州)人口僅差了 14 倍,但如今的最大與最小州(加州與懷俄明州)人口已經差了 69 倍,但席次比例依舊沒有被拉大。在懷俄明州,5 萬多人有一張票,在加州,是 71 萬人才有一張票。
這就是為什麼,密西根州在 2016 總統大選得到 22 次拉票造勢活動,而有的州連舉辦都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帶領的共和黨,上次每多贏下一小州,就又以多兩張票的速度,閃電拉近差距,而每一州內,幾乎是以幾千個人,就能把一整州的「顏色」翻盤。
放眼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民主黨都是壓倒性的勝利;而在散居鄉野的區域,共和黨都是險勝。到底 11 月初的美國總統大選,各州會由紅轉藍?還是會由川普再做白宮主人四年?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台灣不能不關注的另一場 2020 大選】川普民調再創歷史新低,拜登若贏台灣將如何?
【下一任美國總統仍是台灣盟友嗎?】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曾主張「一中原則」,是歐巴馬傾中政策的主要諮詢顧問
「如果兩黨一樣支持台灣,幹嘛特別支持川普 ?」——解析為何台灣在 2020 美國總統大選應保持「中立」
參考資料
Vote Count, Explained
《 270 To Win》: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teractive Map
《Statista》:2020 ELECTION Trump vs. Biden
《中央社》:美國總統大選決戰6大搖擺州 川普民調緊咬拜登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Catholic Vote 及 Intelligencer 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