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導演卡洛在介紹作品。圖片來源:花木蘭臉書粉專

為了製作與上映真人版電影《花木蘭》,迪士尼步步應和中國喜好與市場,然而現在上映之後,卻引來負評。

迪士尼為真人版《花木蘭》投入 2 億美元、耗時 5 年,就是希望能夠獲得中國廣大票房。據中央社報導,導演卡洛(Niki Caro)曾告訴新華社,「許多方面來說,這部電影是對中國的情書」。然而,這封情書的送件過程,引起許多非議。

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之路,關卡重重

去年夏天,主演《花木蘭》的女星劉亦菲,在香港示威期間高調地在微博支持港警,使得許多重量級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呼籲港人杯葛、拒看花木蘭。

迪士尼公司電影業務董事長洪恩(Alan F. Horn)接受《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rter)訪問,表示劉亦菲的微博讓迪士尼上下非常意外,「我們不希望介入政治」。他說:「被捲入政治討論,我會主張,原本就不公平,我們並非政治人物。」

除了劉亦菲挺港警事件外,待《花木蘭》上映之後,網友又發現劇組感謝對象竟有「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委員會宣傳部門」、「吐魯番市公安局」等中共黨國機構。而這些機構與中共的新疆設立再教育營、拘押維吾爾人等直接相關;不僅如此,該片還將新疆設為拍攝地點之一,因此再度引發一波抵制聲浪。

關於此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據 3 名聽過簡報的消息人士說,迪士尼高階主管沒看到片尾致謝名單上有新疆,製作團隊也沒有人根據片中有新疆畫面提出疑慮。

迪士尼為了《花木蘭》的中國市場真的格外努力,《紐時》舉例,該片不但選上劉亦菲、甄子丹等華人耳熟能詳的中國影星;試片過後還接納中國觀眾的建議,剪掉「不舒服」的吻戲;甚至又將劇本給中國官員看過,此舉在好萊塢並不常見,並接受中國顧問建議,避開某些朝代的內容。

《花木蘭》處處聽取中國建議,上映後卻引來負評

洪恩曾向《好萊塢報導》表示:「若《花木蘭》在中國失利,我們就有問題了。」現在問題就來了。

《花木蘭》11 日在中國院線上映,根據「貓眼」即時票房,截至 14 號中午,累計票房達 1.6 億元。不過,它在中國影視評論網站「豆瓣」上卻只僅拿到 4.9 分(滿分 10 分);有網友批評,「麻煩美國人不要染指我們中華文化,你根本不懂,我看見了根深蒂固的傲慢和偏見」;還有人質疑「木蘭什麼時候有超能力了」、「看到木蘭必須得承認自己是女的,不承認就用不了『氣』,我大吼了一聲原地去世。」

《環球時報英文網》的影評也表示,《花木蘭》只是「西方人眼中東方元素及象徵的混合體」。他舉例,花木蘭的故事背景在歷史上應為北魏(公元 386 至 534 年),但片中,她卻居住在宋朝(西元 960 至 1279 年)才出現的「土樓」,還有角色打著元朝(西元 1279 至 1368 年)才出現的「太極拳」。該影評表示,迪士尼未能充分研究東方文化,「導致電影出現許多愚蠢錯誤」。

本名駱晉的中國影評人 Magasa 在微博稱,觀看花木蘭有如品嚐「左宗棠雞」,即從美國人的觀點來看中國文化。據中央社報導,他接受電話訪問時說:「無論拍得多好,有些人就是會反對好萊塢拍中國片。對他們來說,想法在於,『你是老幾?為了自身利益才欣賞我們的文化?』」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文章

「迪士尼為了錢,摒棄道德底線」—— 新疆維吾爾人眼中的《花木蘭》:失去勇敢、自由,只剩下對錢和中共的忠誠

【連中國人都不買單】《花木蘭》未在中國上映,先被刷一波「負評」!反觀台灣卻開出新片票房冠軍?

【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花木蘭》片尾感謝「新疆自治委員會」,迪士尼不擇手段打開中國市場

【請給我真正的花木蘭】迪士尼大撒幣迎合中國人的口味,卻對「真正」的中共一知半解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花木蘭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