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政府等單位合作,針對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健康照顧人員等 4 族群進行血清抗體檢測。台大公衛學院日前公布初步結果, 4 族群都有驗出部分陽性反應,但比例還在統計。
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尚未看到完整報告,但可預期社區裡有潛在感染者,也未造成社區感染,風險可控。而本文作者奇美醫院加護科主治醫師也要告訴讀者「別怕」!(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ICU 醫生陳志金(奇美醫院加護科主治醫師)
你對媒體報導「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社區確有隱形感染者」感到擔心嗎?
阿金的看法:這是一個研究,我們應該對於費心思去做這樣研究的科學精神給予肯定。但是,學界也同樣會以「嚴謹」的態度去看待這個研究的方法設計(用幾種方法去確認抗體的存在?如何處理偽陽性的問題)、結果如何解讀?
嚴謹負責任的研究應該是要等「完整」的報告出來以後,再公布、讓學者一起討論(最好是有先經過同儕的審查)。針對「透露部分資訊」的報導,大部分的專家通常都只能回應「等完整結果公布再來討論」,以免「斷章取義」、「錯誤解讀」。
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是:「這個研究的結果只能告訴我們,在三月、四月的時候,台灣社區的部分狀況,而不是台灣『現在』的狀況!」
因為受試者是在六月抽血檢測抗體,IgG 抗體是在感染後大約六週產生,所以,一個人的抗體陽性的話,回推就是他在 3~4月曾經感染過。
3 月初到 4 月中,正是台灣疫情的高峰,也出現一些感染源不明的個案。所以,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感染人數,的確是有可能會出現「漏網之魚」的,這是很合理的。但是,在全國大家都配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之後,我們也把這波疫情控制下來了!
這些「漏網之魚」,估計數量不會太多,但是,數量太大,專家就會懷疑它的合理性!
但是,我的看法是:「數量越大,代表我們的防疫就真的越了不起」!因為國人在之後的防疫政策的配合奏效,把疫情控制下來了,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感染!
不必等正式報告,我的回應就是這兩者之一:
「喔,當時的確有一些漏網之魚啊!不過數量沒有很多,還好我們網子補得快!」或「嘩!原來當時的漏網之魚還不少啊!我們的防疫真的很了不起,竟然沒有讓疫情擴大!大家值得給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
然後一定要再加上這句:「感謝國人當時的配合,也請不要鬆懈,繼續做好防疫。」這次驗出有陽性抗體的人,因為不具傳染力,所以不會匡列任何接者,對你我的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
還有一個比較酸的回應是:「這是一個血清檢測『偽陽性』比例有多高的研究^_^」
如果你還是很擔心,可以來看看「林氏壁」這篇文章(他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我學弟) 「林」醫師說:「當你的盛行率遠小於偽陽性,那這個研究的意義就不大」「之前疾管署用了5種方式檢驗日本女大生的接觸者,並經過相關比對,最後研判檢測結果都是陰性,因此他也認為,台大公衛系和彰化縣衛生局在檢驗結果的詮釋上,要更加細緻,否則只會造成恐慌。」
更多關於作者陳志金醫生的資訊,可看「讓別人感受到溫暖,才能讓自己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推薦閱讀
【第二波疫情正朝台灣靠近?】戴口罩者剩不到 3 成!醫生揭「越南失守劇本」,曝台已進入第 4 階段
【陳時中:國內旅行盡量玩】邊境解封再等等!《BBC》:牛津大學疫苗成功產生免疫反應
【《屍速列車》般的劇情】武肺病毒的「魔鬼觸手」!科學家:病毒會繞過免疫系統
(本文經原作者 ICU 醫生陳志金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