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flickr
透明無色,頂多冒著些許泡泡,相較咖啡、茶和可樂,水喝起來並沒有特別的味道。飲用水是最平凡無奇的飲品,有時候不用花錢買,在台灣的餐廳、小吃店坐下來,店家就會送上,水在生活中的存在簡直隨手可得。
身旁不愛喝水的友人,總是會被提醒著:「趕快喝水!不然對身體不健康。」
確實,水同時是人體組成最重要的成分,身體有 70% 是水構成的,人體如果喪失 10%水分時即會感到不適,而喪失 20 到 25%時就會對生命帶來危險。
但你知道嗎?因廣告、品牌迷思的影響,人們可能潛移默化地被誤導了喝水的功用和意義。
市場運作讓「水」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
近來,「喝水」變成時下的風潮,護膚美容?工作疲憊?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喝水!彷彿「水」可以解決所有的疑難雜症。不只如此,人們把每天喝水的狀況用日記或手機記錄下來,甚至還有專門提醒人們喝水的保溫瓶產品。
「每天、每週都有人來到我的辦公室說,『我擔心自己沒有補充足夠水分。』」紐約市營養學家勞倫·安托努奇(Lauren Antonucci)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這麼表示。
如果一天喝不到 2000 毫升的水,人們便開始緊張,特別是減肥、愛美的女性,彷彿喝太少水,身體裡的毒素就會囤積,身材就會走樣,臉蛋不再水潤透紅。
但其實,飲水的焦慮可能不是來自個人心理,而是市場。
近 20 年來,瓶裝水逐步地被塑造成一種高端的、令人恢復活力的飲品,這讓它得以與果汁、咖啡、蘇打水和啤酒等其他飲料競爭。據《風傳媒》,台灣的瓶裝水銷售量於 2016 年達 4 億公升,且銷售佔比占整體包裝飲品市場的 19.16%,位居第二、僅遜於包裝茶飲,顯示「水」不再只是餐廳附贈的飲品,而成為飲料商的兵家必爭之地,連前 Netflix 的創意總監也選擇瓶裝水市場作為創業的選擇。
水能解渴,卻不是健康的萬靈丹
水之於人體的功用主要仍是「解渴」,人們想要透過喝更多水來獲得健康,恐怕不如均衡飲食來得直接。據《康健》,台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戴桓青明白表示,水並不是人體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一般人如果飲食均衡,其實不需要靠喝水攝取礦物質。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腎臟專家米切爾·羅斯納(Mitchell Rosner)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就曾說:「補水過多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人體內的鈉和電解質水平,下降到危險的低水平。低鈉血症會導致住院和死亡。」
人類仍需要水才能生存,但如果從上述角度來看,水的益處似乎被誇大了許多。喝得過量或太少都有負面影響,真正清楚自己的身體需要多少水分,才是喝水的最佳方式。
推薦閱讀
TikTok 是真無辜,還是中共打手?美國開鍘抖音,卻可能換來中國報復
【爸爸,你錯過多少孩子的重要時刻?】「陪伴」總是被阻礙,台灣「生育福利」有為男性找想嗎?
【快馬加鞭也擋不住台索建交】索馬利蘭拒見中國大使後,台灣低調回應-聯合國大使點評:幹得好!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