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pedia

市場裡的婆婆媽媽們正七嘴八舌地喊價,「給我這塊里肌肉」、「老闆,便宜點!」豬肉攤、牛肉攤各個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據統計,2018 年中國人總共吃了 5590 萬噸豬肉,食肉量為全球第一,超越肉食主義的美國。

而這樣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卻是傷害地球生態的隱形兇手。專家表示,大量的肉類生產是氣候暖化主因之一,而中國對豬肉和牛肉不斷增長的需求,更是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缺水、熱浪,以及亞馬遜雨林被毀等問題。

中國能否接受人造肉還是未知數

為了延緩氣候暖化問題,各界無不思索解決方案。過去兩年,人造肉便在這樣環境保護的脈絡下異軍突起,成為拯救氣候變遷的救星之一。其除了可以有效降低畜牧業的肉類生產量,也滿足人類對肉食的口腹之慾。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美國不可能食品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董事帕特·布朗說著

中國作為目前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使人造肉公司嗅到更廣大的利潤和市場,並期待藉由提升人造肉的需求,可以為環境創造更大的影響。

然而,人造肉要打入中國市場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複雜的監管程序,還有一個最至關重要的問題:中國人到底能不接受「假肉」?

1979 年改革開放後,中國 GDP 指數以平均每年 9% 以上的高速成長,是歷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實體。隨著 40 年來的快速發展,富起來的中國人將「吃肉」視為高社經地位的象徵,亦是一種彌補心態,彌補過去物資匱乏時的吃不到好東西的剝奪感。

此外,美國與中國的食肉習慣並不同,不同於美國人喜歡吃漢堡肉排,中國更喜歡吃帶骨的豬、牛肉,深圳齊善食品經理周啟宇受《紐時》採訪時便表示,「你要理解你的消費者。」意思即是說,美國人所做的人造肉並不符合中國人的需求。

若人造肉無法打進中國市場,這些食品公司想達到的理想目標恐怕就要落空。布朗亦承認,要賣人造肉給中國將是「要花很多錢而且很困難」的工作。

推薦閱讀

【八年級生致信李登輝】8 千公里外的情誼!致李前總統:因為你,科索沃 20 年來都相信台灣是好朋友

【亞洲最強貨幣當之無愧】新台幣無視疫情今年升升升!央行理事指出 3 原因

【妳,給我閉嘴】日本上流社會馴女指南:最好不要說話,「要講」越小聲越好

參考資料

Impossible Dumplings and Beyond Buns: Will China Buy Fake Meat?

Huge reduction in meat-eating ‘essential’ to avoid climate breakdown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