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左);美國紐約第 14 區議員亞莉珊德雅(右)。圖片來源:《紐約郵報》。

拿著擴音器,一位非裔男子站在一堆陽春的臨時帳篷之間,賣力的領著群眾大喊:「我們要什麼?」

在他身旁的人們有的穿著「BLM」字樣的 T-shirt、有的則穿上整套的原住民服飾,齊聲喊:「正義!」

領頭的男子繼續吶喊:「什麼時候要?」

群眾高呼:「現在!」

烈陽下,口號一遍又一遍的覆誦,彷彿永遠不會停止。

社會秩序本是一份「契約」,當我質疑政府的合法性,為什麼不能掀起一場「暴動」?

美國國慶日( 7 月 4 日)這天,除了常見的烤肉聚會、海灘派對,今年,街上還多了幾樣裝備:防疫口罩、擴音器、美國旗幟、示威海報、幾團冒煙的火堆、和重裝戒備的防暴警隊。示威運動已經延燒超過 30 天,在國慶連假,口號依舊從東岸首府華盛頓、中部亞利桑納的鳳凰城、一路喊到西岸的西雅圖國會山自治區,一遍再一遍的沒有停過,有的示威者,甚至跑到南達科他州的總統山( Mt.Rushmore )路邊,要圍堵總統川普

一場場的運動,訴求內容早就不只是「賠償佛洛伊德」、或「種族平等」,而是美國民眾對整個體制的不滿已經激盪到了最高點,民眾不滿白人優先、不滿富人恆富、不滿沒有健保和勞權等基本權益……,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解釋,就是對越來越大的階級差距,忍到不能再忍了。

來自華盛頓特區的史蒂夫,這天在烈陽下戴著口罩、穿著背心、舉著一紙旗幟,接受加拿大《環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我不覺得現在美國有什麼好慶祝的,沒有這個國家該代表的模樣,過去這幾年來都是這樣,一直一直在重蹈覆轍,這個政府就是一直在掩蓋真相。種族歧視屢見不鮮,這對社會沒有幫助,對誰都沒有好處,其實對他也沒好處啊。」

史蒂夫口裡說的「他」,指的是美國總統川普。面對死亡案例超過 13 萬人的疫情,和懸而未決、越演越烈的種族運動,川普選戰節節敗退,就連川普的鐵票選民「長輩族群」也看不下去。

4 年前投給川普的佛州退休銀行家,杜德利( John Dudley )向記者:「根據我和我的朋友圈,他(川普)沒機會了,他整個搞砸了。你知道我們一開始很興奮,一個生意人要把美國的生意弄起來,但他沒有,他只是偶爾去戳一下股市,而那個現在因為疫情也沒什麼用了。」

川普主打的蓋種族高牆為富人減稅等政策,都再再挑起階級和世代對立。幾個關鍵的搖擺州,包括亞利桑納、密西根、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等州的長青族,儘管是共和黨近 20 年來的票倉,也同為疫情的高風險族群,不難想像他們心中矛盾的憂慮之情。

據蒙莫斯大學、《CNN》、《路透社》、《美國公共廣播》、及皮尤研究中心等單位的民調數據川普平均落後拜登 10.4 個百分點(如下圖),而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 100 天左右。

面對眼前美國的社會動盪,讓民主黨都覺得「川普根本是民主黨最好的催票盟友」,因為川普越是秀下限,越多人站出來要支持投給拜登。只不過,一切真的只要換一位總統就沒事了嗎?難道選拜登就是正解,等於社會趨於平穩嗎?那上街的群眾都在緊張些什麼?

數據來源:蒙莫斯大學、CNN、路透社、美國公共廣播、及皮尤研究中心。製圖:CNN

在最糟的年代,孕育出新生代力量

時間回到兩年前的紐約貧民窟 Bronx,一處餐廳後巷。扎起長長的馬尾,捲起制服袖口,再踩上一雙工作用的防水靴,當時還在選美國議員的亞莉珊德雅( Alexandria Ocasio-Crotez)一邊在餐廳後門拖著龐大的廚餘桶清理,一邊跟人,要是自己有點理智就好了,就不會一邊打工、一邊競選區議員

「你知道我們市井小民要的真的不多,只想說政治人物可以幫我們做點什麼的話,不用過得那麼吃力就好了。」亞莉珊德雅半笑半無奈的說著。有著南美血統的她,帶著小麥膚色、和一對深邃大眼。在她唸大學時,因為父親癌症過世,做清潔工的母親無法負擔全部房貸之下,她開始半工半讀,她說,從沒想過自己會跑來搞政治,而且還真的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議員

年紀輕輕的她,當時第一戰上場要打的對手,就是本來有望接下議會院長位子的自家黨內大老——克勞利( Joseph Crowley )。克勞利當紐約第 14 區的議員已經 20 年了,而且 14 年來都完全沒有對手可言,每一屆選舉,他大概能收到 300 萬美金。

亞莉珊德雅在紀錄片裡,有一幕走進家裡客廳後,像個被氣壞的小女孩,拿著剛收到的克勞利競選三摺頁,對著鏡頭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說:「你知道在這個彩色雙面列印的超大張傳單裡,有什麼政見嗎?沒有!只有滿滿的『反川普』其它都是空洞的口號!」對亞莉珊德雅來說,她並不是仇富,而是這些位高權重的「老白男」真的太誇張,連辯論賽都只派個助理出席,因為克勞利一家,根本不住在這區,當然也懶得飛過來跟 20 幾歲的小丫頭辯論。

草根力量,悄悄的遍地開花

2016 年,在川普選上總統後,民主黨一派支持前黨內總統競選人-桑德斯( Berie Sanders )的人士,籌劃了一個名叫「嶄新國會」( Brand New Congress )的團體,誓言要讓美國勞工階層,站出來代表自己,把民眾「真正在意的聲音」傳進國會。

在美國各地,都有像亞莉珊德雅的勞工階層,代表這個組織站出來跟自己民主黨內的萬年老議員打對台做競選。Netflix 特別拍了一部紀錄片,其中除了亞莉珊德雅,還集結了同期另外三位勞動階級女性,憤而起身挑戰國會的故事。

在拉斯維加斯附近的小鎮,單親媽媽 Amy Vilela 在副駕駛座永遠放著一個骨灰罈,因為她希望自己牢記女兒因為健保制度疏漏,沒能活下來。她曾泛著淚光的對鏡頭說:「不只有我,每年都有 3 萬戶家庭,同樣被醫院拒絕作進一步篩檢治療而天人永隔,只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保險不包括這項緊急服務。我的女兒性命,不是保險公司可以議價的商品。」

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非裔護士 Cori Bush 當年在一位社區的非裔孩子無故被警察槍殺時,只距離案發現場 6 分鐘路程,期間她上街參與示威、經歷催淚彈和橡膠子彈的最前線、也目睹執法暴力,為了自己的一雙孩子能安全地走在街上,她起身挑戰整個社區的歧視橫溝、與過時法規。

在美國最大的產煤地——西維吉尼雅州,一位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礦工的 Paula Jean,目睹了父親和鄰居一一因為惡劣工作環境和水質罹癌,決心站出來:「我們就是活生生的經濟發展犧牲品,我爸已經死了,還有十幾個鄰居都染病。」她一字一句的訴說著當地一樁樁的悲劇,只可惜這次她和上述兩位女性,都沒能選上。

這四位底層女性站出來向黨內大老下戰帖,代表的除了是爭取勞工薪資、健保權益、種族平等、和環境復育,更是代表一種「草根的力量」、一篇篇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而她們最大的共通點是,拒絕像老派政客一樣,收取大企業的政治獻金,一切的資源,取自社區,每一頁政策,也都是為民眾而立。

對她們來說,只是打倒川普真的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就像當年許多支持普世價值的民眾,不願向希拉蕊妥協一樣。為什麼為了擊敗錯誤,人民就只能「將就」於溫和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而非選擇出「擇善固執」的戰神?

2020 這美國最不平靜的這一頁,議論似乎已經無關乎「族裔的身份認同」,而是「如何在正義的路上共同挺身奮戰」。亞莉珊德雅有一句名言是:「有錢其實是孤單的,因為我們有的是人民,人們都跟我們站在一起。」未來,美國各地選戰打的或許再也不是紅藍對抗,而是下對上的階級、世代之戰,因為就像紐約議員亞莉珊德雅說的,美國百姓要的不多,只想能好好生存下去。

推薦閱讀

【你接受台灣總統的年紀上限是?】美國 2020 總統大選擬參選人破 70 歲,雷根 73 歲當選曾引外界憂罹失智

【可能打敗川普的男人】77 歲美國版「立院喬王」,為什麼民調高到讓對手看不見車尾燈

拒絕企業獻金而且零負評!最美 Bartender 成美國最年輕女眾議員

參考資料

《經濟學人》:Joe Biden has a good chance of becoming a surprisingly activist president

《CNN》:Coronavirus is surging in Florida — and so is anxiety over Trump’s chances with senior voters

(本文歡迎授權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Seen This》部落格及《ABC News》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