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疫情爆發以來,美中對抗持續升溫,前有川普指責中國隱瞞「武漢病毒」疫情,後有中國在全球疫情未平息之下,大動作推「港版國安法」,試探美國制裁的底線。

而為制裁中國,川普於5月30日宣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和其特殊待遇。但反觀歐洲,歐盟的態度僅表示關切,無意做出制裁,為此,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勒奈爾(Richard Allen Grenell)還曾發推特表示,「歐洲遠離西方一步,朝金錢邁進一步。」

對於歐盟目前「不跑第一」、「不干我的事」的政治態度,作者從結果論回推歷史脈絡,給出更詳細的分析與見解。(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左圖取自zhenghu feng,右圖取自EU2017EE Estonian Presidency,經編輯合併製成。

文/Hao Chuang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繼續和中國「維持合作」具有戰略利益。事實上,德國的確在中國有巨大利益,從汽車工業到機械工業到化工、製藥等等領域都是。

VW 是全世界第一家進入中國的汽車公司,也是目前中國最具品牌優勢的中外合資汽車廠。其他像是 MB、BMW、Audi、Porsche等等,也都高度仰賴中國市場。汽車產業如此,其他產業也是。梅克爾總理任期內,總共訪問中國十二次,光是這點,世界其他各國就遠遠不及。

德國需靠中國市場,歐陸經濟不足以對戰中國

德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是,德國是全世界少數長年維持鉅額貿易順差的國家,近年大概是一年兩千億美金,幾乎等於歐盟整體的對外貿易順差,大約是台灣的五倍,但德國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倍多一點。

如果「簡單一點」看全球貿易經濟,大概是這樣;全世界只有兩個半國家真正在賺錢:中國、德國和一些已開發國家,絕大多數國家的「國際貿易」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而美國負責印鈔票。

美國可以對抗中國是因為美國掌握美元,而且美國是世界最大進口國,和中國是世界最大出口國的地位恰好處在相對面的位置。所以美國一旦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關稅戰,影響會非常巨大。美國想要「對戰」中國,是因為中國試圖挑戰美國,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位置,對美國造成戰略上的威脅。

其他國家一來沒有美國那樣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二來在經濟地位上根本不存在「對抗中國」的可能性。世界各國要不是像德國那樣,每年靠著中國賺大錢,就是國內工業不發達必須仰賴中國生產的各種產品來維持社會運作,根本不存在主動全面制裁的可能性。

全球代工量能集中在中國,「轉向」需時間

其實台灣也是如此,既在出口經濟上仰賴中國工廠的代工能量,也在許多民生工業上上仰賴中國生產的便宜商品。口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生產口罩並不困難,但全世界絕大部份產能都在中國。

這樣的狀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改變的,亦沒有什麼「風行草偃」的理想性國際正義,能夠壓倒現實經濟問題。而且,這一切都還是美國在 1970 年代帶著全世界一起「潦下去」和中國交往,潦了四十幾年搞出來的「積病」。現在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要反中,世界各國內心又會怎麼想?

「當初你叫我們跟著你去中國,現在你說走就走,啊我們怎麼辦?我們又不能印美鈔!」當然也不是說全世界都會永遠站在中國那一邊。美中爭霸的情勢下,大部分國家最終都會選擇站在美國那一邊,畢竟勝算比較大,比較理性;從文明價值的角度看也比較「正義」。但是轉向需要時間,轉太快自己會翻車,翻車了可不保證美國會來救命。

歐洲非「美中對抗」的主體,「不要衝第一」才是明哲保身之計

回頭看看歷史,整個 1930 年代,德、義、日組成的軸心國已經開始在全世界範圍上展開侵略;德國合併奧地利、奪取捷克蘇台德區;日本在中國上海會戰大勝後,趕走南京國民政府,扶持汪精衛傀儡政府,控制了中國工商業較為發達的沿海重要地區,實質上已經將中國「滿州國化」;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德蘇在西班牙展開代理戰爭。

凡此種種,歐洲各國都沒有積極反應,直到 1939 德國入侵波蘭,蘇聯還趁機併吞波羅的海國家、入侵芬蘭,甚至配合德國瓜分波蘭。等到 1940 年德國發動閃電戰佔領西歐,也只有英國宣戰。美、蘇還是老神在在,沒有參戰。直到 1941 年中德軍進攻蘇聯,美國也還是沒有參戰,一直拖到 1941 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才終於參戰。
在國際政治上,「正義」從來都只是外交的辭令、戰爭的藉口,不是任何國家的戰略利益或政策指導原則。

從現實上看,美、蘇的延遲參戰,讓德國以及英國在戰場上僵持,把英國長期累積的國力消耗殆盡,也把德國軍力的一大部分牽制在西歐境內,也鼓勵了日本大規模進入華中地區和南洋各國,大幅稀釋了軸心國的武裝部署,增加了軍費負擔。同時美蘇都在進行戰爭準備,囤積物資。等到英、法、德、日等殖民帝國在戰後徹底瓦解,美、蘇也趁機崛起,成為主導國際社會的超級強權。

美中對抗這件事,在歐洲看來也是如此。歐洲的主要和平威脅蘇聯已經解體,但俄羅斯還在,而且野心不減。美中對抗的主體是美、中兩國,爭奪的目標是全球主導權。世界其他各國沒有必要跑的比美國還快,犧牲自己替美國當前鋒打手。最保險而有利於自身的是跟在美國後面,不要脫隊,但也不要衝到前面去代替美國承受砲火。

台灣的「友中政策」,曾是國際圍堵中國的破口

「譴責邪惡帝國」是一定要的,但是千萬別搶第一,第一的位置是美國的。這大概就是歐洲各國的想法。

上一次全世界聯合起來圍堵中國,是 1989 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從美國到歐洲,都在等著中國共產黨步上東歐各國共產黨的後塵,在國內民主壓力下迅速垮台。在那次全球封鎖中,最不配合圍堵,反而趁機大舉投資,提供技術和市場,幫助中國渡過艱難的封鎖期的,是台灣。

而且,僅僅不過四五年前,2016 年以前,台灣還是一個由政府帶頭對中國展現最大善意的國家。不僅長期在中國投入鉅額資金、提供經營人才和生產技術、幫助中國拓展代工業務,還接收大量中國留學生、中國觀光客。同時,步調一致地配合著中國,高喊「統一」、「兩岸一家親」、「兄弟之邦」。

從歐洲的立場看,台灣到底有什麼資格去譴責現在歐洲各國的觀望態度?在香港問題上,台灣政府除了聲援香港人,有做出什麼實質上的行動嗎?有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嗎?有減少交流活動嗎?有封鎖或抵制中國產品嗎?有撤回對中國的投資嗎?

中國民族主義崛起,「防中」成為各國趨同的政治態度

歐洲各國目前的態度,不代表以後的態度。就像 2016 以前台灣的態度,不代表現在的態度,這是觀察國際關係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防中」是美國和歐洲正在逐漸演變、整合趨近的共同方向,起因是習近平時期中國開始高調地執行「大國崛起」的民族主義。中國近來對外關係的改變是全面性的。比較顯著的是在軍事上試圖將南海囊括納入控制範圍,這起源於中日在釣魚台的爭奪。

二十世紀中後期,釣魚台開始成為中日摩擦的熱點,中國試圖取得東海大陸棚的控制權,突破第一島鏈,但在美日的聯手封鎖下無功而返。因此將目標轉向對手更弱小、更分散的南海。

戰略上的「由東轉南」是理性思考後拋棄二十世紀東西戰略對抗思惟,回歸長期地緣政治傳統的理性選擇。歷史上中國從上千年前開始就透過南海進行對外貿易(或者說是由阿拉伯人主導的「被貿易」),在西方大航海時代殖民者到來以前,南海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本來就是中國的羈糜、藩屬和友好交往國,同時有著上千年的進貢傳統。

另一個放棄冷戰對抗思惟,轉向擁抱「千年傳統」的,是透過中亞沙漠草原國家的對歐貿易,也就是「陸上絲路」。這也是有著幾千年傳統的貿易路線,也是古代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固有的角色。

放棄南海是中國的歷史錯誤,「一帶一路」才能重返東亞霸權

說到這裡大多數人應該已經想到,這就是所謂的「一帶一路」。中國從古代歷史借鏡,發展出一帶一路思惟,取代蘇聯所奉行但最後失敗的「東西對抗」模式,觸發點在釣魚台的爭奪。

稍有智慧的人在釣魚台爭奪上,都很容易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要釣魚台做什麼?歷史上中國從來不曾擁有釣魚台,但依然偉大,釣魚台真的是中國再度偉大的必要條件嗎?」

在這樣的思考下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釣魚台、島鏈、面向海洋,這些思惟概念都是日本、美國等太平洋霸權的思考邏輯。歷史上的中國從來不這樣思考,中國在陸地上是東亞區域絕對霸權,在面向海洋的態度上是南向而非東向。放棄南海是滿清這個北方遊牧民族外來政權的決策,而且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最終導致了十九世紀中開始的被殖民悲劇。

中共推行一帶一路手段低劣,引起全球堤防

在這樣的反思下,中國恍然大悟開始重拾從漢朝佔領交趾設郡管理就已經開始的「南海經營」,試圖重回漢、唐、宋、元、明等朝代的貿易大國地位。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才是這些朝代強大的原因,清朝的封建鎖國統治是錯誤的。

問題是,中共在推行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抱持的態度、使用的手段等等都非常霸道、低劣,不僅在南海面臨周邊國家的警覺反制,更在全球範圍引起美、歐的注意和提防。

中國並沒有想要挑戰美國的軍事霸權地位,至少目前沒有。但中國的的確確正在試圖接收歐洲前幾個世紀在東南亞的殖民霸權,甚至試圖挑戰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發現了這一點,才是歐洲和美國的對中態度從合作轉為「戰略競爭」的原因。

一旦「撤離中國」部署完成,歐美將展開全面對抗

長期來看,除非中國放棄「再度偉大」的妄想,或者轉向接受普世價值,用歐美能接受的態度和制度來競逐,否則歐洲跟隨美國踏上「對抗中國」的戰略位置,只是遲早的事。目前歐洲對中國的懷柔,只是暫時的,只是不想重演狼狽的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緩兵之計而已。

只要中國態度不變,歐美會繼續進行「撤離中國」的部屬,等到準備完成,時機成熟,才會是全面對抗的開始。當然,只要中國接受普世價值,尊重香港承諾,放棄偷竊科技等不正當手段,對內轉為開放,不再將新疆集中營化,不再打壓西藏的宗教自由,不再將台灣視為「不可分割的領土」和對抗美國太平洋政策的籌碼。

只要中國願意做出改變,誠心地加入世界體系並接受普世價值,對抗並不一定會繼續發生。但這有可能嗎?我認為在習近平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是毫無可能的。

推薦閱讀

另類八國聯軍!貿易戰德媒籲歐盟參戰抗中:中國持續大規模破壞全球規則

【假消息爛招竟奏效】《紐時》和《金融時報》揭露中共施壓歐盟:若刊「真」報告,中共將有所動作!

【全球抵制中國大外宣再一章】德國堅持不幫中國宣傳「抗疫成就」,美參議員提正式修法防紅色滲透

(本文經原作者 Hao Chua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左圖取自zhenghu feng,右圖取自EU2017EE Estonian Presidency,經編輯合併製成,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