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在高雄已舉辦11屆的大港開唱,突然在9月12於臉書宣布停辦,稱「感受不到市府支持」。此消息傳出後除了震撼流行音樂界外,不少政治人物也紛紛表示惋惜,其中總統蔡英文也盼高市府能珍惜續辦。
面對全台灣規模最大、以民間為主辦的音樂盛典告吹的消息,本文作者感到遺憾外,也要和讀者分享「大港開唱」對高雄人的重要性有多大。(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Megaport 大港開唱 臉書粉專。
宣布2020停辦的大港開唱,對高雄有何重要意義
13年後,大港開唱沒了。對我這樣經歷過「沒有大港開唱的高雄」的人來說,衝擊看似淡薄,遺憾實則深遠。
20年前,我在高雄念國中,延續到北上念大學的漫長時間裡,經常在同儕間感受到一種「台北的文化優位感」。
好像那些最新的、最精緻的、有生猛有力、屬於自己時代的文化力量,都不屬於高雄,不屬於這個我感情深厚的城市。
大港開唱的出現,是一個翻轉的指標。自此,我以及許許多多的青年人,增添了一份自信。我們看到了來自台灣各地的青年,為了大港開唱來到高雄,對高雄產生更多的想像跟願景。
在那個沒有大港的年代,高雄就是個走下坡的工業城市,擁有實業基礎,積累了一些財富,卻缺乏情緒的張力與思想的活力。我並不誇張的說,當時很多男孩女孩,在內心深處,更渴望成為一個台北人——那象徵著一種更能實現自我、展現個人情感的生活方式。
大港啟動之後,漸漸的,越來越多青年人以「身為高雄人」而有了自信。即使基於工作考量,未必能長居高雄,但他們仍想著有一天要回來,仍覺得自己是高雄人。
有了大港開唱的高雄鹽埕,在我心中,比永康更大器,比大安更爽朗,比天母更純粹。
客觀來說,像大港開唱這樣的獨立音樂節,並不能代表高雄文化的全部。大港只是高雄文化的一小部分,但它走在浪尖上,則是無庸置疑的事。
韓流只是一時的過客,但大港開唱讓年輕人感到光榮
把大港開唱的歷年樂團名單打開一看,有些穩定發展,有些人們並不認識,甚或已經解散⋯⋯但在我看來,獨立樂團作為一種隱喻,意味的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在最燦爛的年紀,做最無用之事。
他們的無用,在於努力挖掘己身情感。而這社會只需要齒輪,不需要情感碎片。
我卻想,齒輪可以讓機器有力,但再有力的機器,都無法讓血液凝結、讓記憶迴轉定格在瞳孔放大的一刻。都無法收納生活中萬千的光,讓人真真切切的感受活著。
瘋魔的打造情感碎片的人們,總是讓我感到驕傲。他們努力活出自我,也讓更多的人在他們的自我中,找回自己。找到生長在高雄的自己,並以此為榮。
對韓流來說,高雄只是一個場地,紅色旗海可以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飄揚。韓流是高雄的過客。在韓流裡,個體的情感並不重要,眾所矚目的,永遠是遲到的韓國瑜。
曾經有個十年,青年人在高雄譜出自己的故事。我們活得像自己,因此感到充實,感到自信,感到光榮。
曾經已成曾經。
推薦閱讀
【來一首真心換絕情】國民黨大老連署登報不到 6 小時,郭董就退黨打臉:不會眷戀這個政黨
【中國眼裡:韓粉郭粉也是台獨份子】不從政的李孟居為何被消失?對中國來說,光搖中華民國旗就是台獨
【韓國瑜沒讀懂松田教授的聲明】日教授「接受道歉」聲明藏「3 外交眉角」,網嘆:松田教授中文太好了
(本文經原作者 溫朗東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 Megaport 大港開唱 臉書粉專。)